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我的家鄉我的村|建設村:“負債村”蝶變“富裕村”
2022-01-12 18:42:27來源: 龍頭新聞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走進寶清縣寶清鎮建設村,不由得眼前一亮:雖然名叫村子,但全村人都居住在一個小區裏,小區裏有物業、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還有健身房,生活環境堪比城市社區一樣整潔舒適、優美愜意。

  據介紹,建設村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村集體中也是名列前茅,村集體固定資産4800萬元、存款5000萬元、年收入550萬元;村裏每年給村民發放福利400多萬元,醫保、養老保險全部由村集體買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十足。

  是什麼讓這個曾經欠債纍纍的“負債村”徹底擺脫了貧困,一躍成為一個坐擁近億元資産的“富裕村”和鄉村振興的“領跑者”呢?

我的家鄉我的村|建設村:“負債村”蝶變“富裕村”

建設村村民的住房

  多年來,建設村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兩條腿”走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頭雁”領飛 集體經濟“破繭成蝶”

  “農村富不富,全靠黨支部;集體強不強,就看領頭羊。”鄉村振興,離不開一個堅強有力的村黨組織和一個有本事、有頭腦的“領頭羊”。

  1989年,楊學凱走馬上任建設村村長。當時,村基礎設施落後,村民住的大都是破舊的泥草房,塵土飛揚的泥土路一下雨就變成“大醬缸”。村裏産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虧空,欠外債達四五十萬元。

  楊學凱有市場經濟意識。他先是借錢繳納了10萬元的農業稅,然後籌集資金帶領村民建起了磚廠,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還吸納了300多名村民就業。

  不久,建設村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寶清縣成立第一高級中學,而建設村在學校對面有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澇洼地。楊學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得天獨厚的商機,經“兩委”研究,村集體借錢在澇洼地上蓋起了8個門市房對外出租。租金收益遠超種地,且逐年上漲。

  漸漸地,建設村還清了外債,村集體經濟由“負”變“正”,徹底摘掉了“負債村”的窮帽子。

我的家鄉我的村|建設村:“負債村”蝶變“富裕村”

為村民送雞蛋

  村集體有錢了,村民富裕了,建設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泥土路變成了沙石路,泥草房換成了磚瓦房。村民們高票選舉楊學凱為村黨支部書記。

  2011年,改革的春風吹到了建設村:寶清縣對城中村進行改造。建設村的一個廢棄廠房被徵用,不但讓村民變市民住進了小區嶄新的集中供熱樓,而且村集體還得到了3600萬元的土地出讓金。

  如何讓這筆資金“錢生錢”,為村集體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村民謀取更多、更長久而穩定的利益?經多次支委會和黨員大會研究,最後決定通過政府擔保的方式把這筆資金借貸給企業,既支持了地方企業發展,又可以穩穩地坐收利息。僅此一項,建設村每年進賬420萬元。

  建設村還在小區購置了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的辦公樓,衛生室、圖書室、棋牌室、健身房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修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休閒廣場;回購了16個門市房和一個三層樓的幼兒園,全部出租,為村集體年增收80余萬元。

  至此,建設村每年為村集體注入資金5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破繭成蝶”,迅速壯大,造血功能顯著增強。

  土地流轉 規模經營效益倍增

  近日,建設村的村民們開心地領取了流轉土地的年終分紅,實現二次增收20萬元。據介紹,建設村將村民的2350畝旱田整合後統一發包給了豐收農業有限公司,村民在收取8000元/公頃承包費的基礎上,年終分紅1630元/公頃。

我的家鄉我的村|建設村:“負債村”蝶變“富裕村”

村裏土地實行集中經營

  建設村是城中村,前些年,村民們都是一家一戶地進行土地外包。由於土地零散不成規模,加之多年未深翻導致土質板結,承包價格很低。如何才能讓村裏的耕地轉化為優質資源,為村民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呢?村“兩委”一直在探索,在努力。

  近五年來,建設村先後投入200多萬元修田間路、打電機井、架電、固壩築堤;將全村90%的耕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總面積達7106畝,統一發包,實現了規模化種植;購置了兩台大馬力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每年免費為村民秋整地,深翻30釐米,有效地提高了地力和通透性;幹部帶頭到田間地頭撿拾農藥瓶,降低土壤面源污染……

  建設村通過土地流轉和系統地綜合治理,將“劣質資源”變為“優質資本” ,提升了耕地品質等級水準,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提高了土地單産和效益。建設村的土地身價倍增,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與此同時,建設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地緣優勢,引導村民發展二三産業,目前全村713戶村民只有6戶種地,其餘經商辦企業,在外貿出口、白瓜籽加工、水果批發、運輸、餐飲等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也帶動了村民就業。

  鄉風文明 精神力量聚心鑄魂

  在“富口袋”的同時,如何富腦袋、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近年來,建設村將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提升鄉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制定《村規民約》,引導群眾養成了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

我的家鄉我的村|建設村:“負債村”蝶變“富裕村”

村裏的志願者服務隊

  2019年,建設村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黨員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民兵志願服務隊和文化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們在黨史學習教育、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秸稈禁燒、環境衛生整治、護林防火、義務植樹等工作和活動中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作用。

  建設村的黨員志願服務隊服務群眾非常活躍,調試有線電視、手機下載歌曲、送藥上門,雖然都是芝麻小事,但黨員志願者們都踴躍接單,樂此不疲,一年來為群眾解決身邊事100多件。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參與各種獻愛心志願活動,武漢疫情期間,全村捐款近萬元;在2019年全縣抗洪搶險戰鬥中,村裏出動了民兵黨員搶險隊,為臨時安置點捐獻生活物資2000多元;經常組織黨員到敬老院、老黨員和孤寡老人家中慰問,送去溫暖和關愛……

  文明之美,浸潤心靈。勁吹的鄉村文明風,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廣大村民,樂於助人、鄰裡和睦、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文明行為蔚然成風,“好婆婆”“好媳婦”越來越多了……近年來,全村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3戶,身邊好人、優秀志願者9人。村民們滿意地稱建設村為“幸福村”。

  多年來,建設村“兩委”班子成功地把握住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實現了興村富民的夢想,先後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市級文明村標兵”和“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村黨支部書記楊學凱榮獲 “全省百名好支書”“全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優秀幹部”“黑龍江省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通訊員 馬淑芬 記者 王宗華 攝影 馬淑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