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市全面構建“1+2+3+N”現代工業體系
2022-02-11 11:05:03來源: 哈爾濱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全面構建“1+2+3+N”現代工業體系《哈爾濱市工業強市建設規劃(2021-2025年)》

  日前,由哈爾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編制的《哈爾濱市工業強市建設規劃(2021-2025年)》正式發佈。“十四五”時期,哈市將著力構建“1+2+3+N”現代工業體系,重點打造“1+3+3”産業集群,推動工業強市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全面增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強省建設的支撐帶動作用,開啟哈爾濱工業強市振興發展新篇章。

   建設綠色食品産業集群,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  

  《規劃》提出全面構建“1+2+3+N”現代工業體系,其中“1”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綠色農産品深加工産業;“2”為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和現代生物醫藥産業;“3”為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優勢産業;“N”為具有區域引領力的數字産業、增材製造、虛擬現實、冰雪裝備和太空、極地、深海等若干潛力産業。  

  哈市將依託全國産糧第一大市的農業基礎,加快提升現代糧油加工、高品質飲品、高端畜牧産品加工等核心領域競爭力,積極培育山林特産品、休閒食品、特醫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特色産品,著力打造大米加工、大豆加工、玉米加工、乳製品和高品質畜牧産品加工等五條産業鏈,將現代糧油加工、高品質飲品加工、高端畜牧産品加工作為主攻方向,形成綠色食品産業集群。  

  《規劃》還從總體實力、創新能力、産業結構、品質效益、企業發展、綠色發展等六方面明確了17條發展目標。具體為到202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年均達6%;工業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20%以上;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平均增速10%,完成1000個工業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比重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700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速下降10%。  

   構建“一核一帶多園”佈局,打造集群網絡化協作生態  

  《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一帶多園”的工業空間發展佈局。“一核”為哈爾濱新區,加快推動先進製造業、人工智能、工業軟體、增材製造、虛擬現實、物聯網、氫能、太空産業等新興及潛力産業著重在哈爾濱新區謀劃發展佈局。“一帶”為沿松花江産業轉型升級帶,在綠色食品、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領域,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聚區。“多園”為哈爾濱各區、縣(市)的22個開發區(産業園區)。  

  哈市將依託生物醫藥、高技術轉化應用、裝備製造和食品産業等現有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以及國家級、省級開發區、高新區等現有産業集聚區的轉型提升,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推動政策鏈、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五鏈協同”,打造産業發展與技術創新、人才、資金深度耦合的集群網絡化協作生態,重點培育“1+3+3”産業集群,即壯大1個世界級綠色食品産業集群,打造3個國內領先的航空航天、清潔能源裝備、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培育發展3個具有集聚規模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産業集群。  

   八大重點任務九項重大工程,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規劃》提出推進實施八大重點任務,即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增強産業鏈競爭力、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壯大優質企業梯隊、加強品質品牌建設、打造高品質人才隊伍、深化産業開放合作。

  具體實施九項重大工程,即“1+3+3”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産業鏈供應鏈優化提升工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工程、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工程、哈爾濱製造品牌培育工程、哈爾濱對俄産業合作提升工程。  

  在促進中小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方面,哈市將推動中小企業聚焦特色做優做專,積極開展黑龍江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重點培育一批國家“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每年篩選300戶企業作為年度滾動培育對象,強化要素支撐,支持企業進規入統。  

  同時,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産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産業生態。支持大中小企業加強技術合作攻關,鼓勵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提供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  

  此外,《規劃》還從強化規劃組織實施、落實財稅政策支持、推進産融深度結合、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面明確了各項保障措施。(記者 張立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