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2022-02-16 10:19:2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過去的一年,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為民服務初心,踐行金融報國使命,在重溫崢嶸黨史、賡續紅色基因中,依託新金融行動紮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給出了一份份充滿激情、飽含溫情的時代答卷。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黨史學習教育現場 供圖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建設銀行工作人員深入企業調研客戶金融需求 供圖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將支農惠農服務延伸到鄉村“最後一公里” 供圖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勞動者港灣”為戶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務 供圖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中國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用新金融實踐作答為群眾解憂賦能的時代考卷

青年創業者拿到“CCB建融家園”·大慶青年人才公寓“金鑰匙” 供圖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聚焦黨史學習教育 交出國有金融企業的“忠誠卷”

  “我們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將每一名黨員打造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確保廣大黨員、幹部同心、同向、同力,奏響龍江分行推進新金融行動、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主旋律。”這是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躍雲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組織生活會時的發言,也是該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是東北軍民奮起抗日的發源地和主戰場,雄渾壯闊的東北抗聯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堅,深深注入每個人的基因和血脈。” 在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舉辦的“汲取百年奮進力量 以新金融開啟新征程”主題演講比賽上,青年員工王賀穎演講的《紅色,是黑土地上的鮮亮底色》瞬間引起在場員工的強烈共鳴。該行通過開展形式新穎、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幹部攜手共赴新征程、信心滿懷齊奮鬥的熱情。分行黨委還走進大慶開展以“奮進新征程 履踐新金融 爭做新鐵人”為主題的聯學活動,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作出了表率。分行部門與建總行部門、企事業單位、基層機構通過走訪、調研等方式廣泛開展聯學聯建活動,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重溫百年大黨崢嶸歷史中感悟接續奮鬥的精神偉力。

  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點燃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新引擎”。挂圖作戰、下沉重心、望聞問切,先後推進落實政府、人民群眾和員工關心關切的實事項目1058項。以“進流程、熟産品、懂政策、會服務”要求引導幹部員工提升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增強為群眾辦實事的自覺和本領。本著查實情、問需求、助解決的原則,全年推進49項為基層減負措施落地見效,報文報表、督查檢查、會議數量同比明顯減少。將員工關愛落到實處,把精力下沉到一線,把問題解決在一線,把矛盾化解在一線。完善職工之家建設,為各機構、部門配備挂燙機、小藥箱等物品,讓組織的溫暖直抵員工的內心。加大“同心計劃”員工保險項目保障力度,將員工未成年子女納入保障範圍,切實增進員工福祉。

  聚焦提高發展品質 交出賦能實體經濟的“貼心卷”

  走進位於哈爾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北大荒集團完達山陽光乳業公司,透過玻璃窗向生産車間望去,一條條先進的生産線正在為把乳製品送到千家萬戶忙碌著。“多年來,建行給予完達山鼎力支持,見證了完達山發展壯大的過程,尤其是疫情期間,建行農墾分行為我們提供了2億元的疫情專項貸款,保障了日常生産經營,為企業經營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該公司生産部副總經理張志堅對前來調研的建行援企穩崗服務隊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支持基礎設施、新興産業、綠色發展、製造業等領域經濟實體力度空前,向省內重點企業提供近350億元的授信支持,為24家“紫丁香計劃”科創企業提供定制化財務顧問服務。目前,已建成各類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49個,三年累計投放貸款超百億元,貸款餘額達到23.73億元,服務核心企業648家。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以綠色金融生態場景建設為抓手,有力支持地方企業綠色生産方式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在國投生物能源(雞東)有限公司生物乙醇燃料廠區,47個項目土建單元主體結構拔地而起,潮糧烘乾、凈化、玉米倉儲設備正在飛速運轉。“我們公司投産的30萬噸生物乙醇燃料項目作為全省重點‘百大項目’之一,在建設過程中獲得了建行雞西分行近4億元的高標準、高效率綠色信貸支持,預計今年3月份進行水循環連線調試後,項目將正式投産運營。屆時生産的生物乙醇燃料,將大多數用於汽油添加劑。據估算,年産30萬噸生物乙醇燃料,相當於生産汽油31.28萬噸,減少碳排放約26.9萬噸。同時,消費轉化玉米92萬噸,能夠直接為農民帶來經濟效益24.84億元。”從公司負責人的介紹中不難看出,如今的老煤城正在金融活水的潤澤下展露新顏,能源産品供給單一格局也將被打破。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還在金融同業中率先開展碳中和股權並購投資業務,向國電投集團提供2.6億元股權投資。同時,推動銷售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5000萬元。

  加快場景平臺建設,深化零售信貸業務發展,為百姓共享現代美好生活助力。2021年,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累計投放個人消費貸款42億元,實現信用卡分期交易額67.3億元。“春節期間我們家庭聚餐,用‘建行生活’APP下單,滿100元減30元、滿200元還能減50元,真是太划算了!”“不僅堂食有優惠,我訂個外賣,20元還減了5元呢!”剛入職的李莉和周瑾瑜供職于七台河市某民營企業,平時熱衷於用各類APP購物,她們最近迷上了一款名為“建行生活”的APP。這一客戶端集美食、外賣、充值、洗車、加油、電影演出、建行生活館等十大場景于一體,並提供信用卡、電子錢包等金融服務,實現了通過一個APP即可滿足吃、喝、玩、樂、行、購等美好生活需求。去年9月份以來,“建行生活”APP累計註冊用戶已達58萬人。

  聚焦城鄉融合發展 交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幹卷”

  春節剛過,村村戶戶的年味兒尚未消散。在大興安嶺瓦拉幹林場深處,厚厚的積雪將神州北極裝點得分外妖嬈。讓林場職工潘濤心情格外愉悅的不僅僅是闔家團圓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壓在他心上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沒想到我們林區職工也能獲得線上貸款,建行這個‘龍林快貸’簡直太方便了!我一查額度,給我貸了7萬,這回不用為買牛飼料再犯愁了,這個年過得真是踏實!”

  鄉村振興服務“接力跑”,“接棒”是關鍵。讓潘濤順利備上融資“年貨”的正是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專門面向從事林下經濟的林場職工推出的全流程在線操作、純信用貸款服務。去年以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服務供給和投送能力,該行積極打造“智慧鄉村”2.0版,推動形成“全産業+全地域+全場景+全業態+全方位”的鄉村振興綜合服務生態。

  構建農林牧三大産業綜合服務體系。迭代創新“産業互聯網+産業大數據中心+金融科技”模式,建成“數字農業”“數字林草”“數字畜牧”三大産業綜合服務體系,搭平臺、建場景、擴數據,貫通生産、流通、銷售各環節,匯集全維度數據信息,建設糧食銀行、投入品監管溯源、“智慧龍牧”等平臺。持續豐富惠農線上貸款産品線,創新推出“龍糧e貸”“託管雲貸”和木耳貸、花生貸等産品,實現“線上+線下”渠道全覆蓋,農、林、牧産業全覆蓋,墾區、林區、農村客群全覆蓋,信用、抵押、擔保融資方式全覆蓋,“自有+租賃”承包模式全覆蓋,“自種+託管”經營方式全覆蓋,“經營+消費”用途全覆蓋等“七個全覆蓋”。截至2021年末,18款惠農貸款産品累計為36萬多農戶、農林場職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農資經銷商戶等涉農主體投放貸款400多億元。

  搭建産供銷三類企業綜合服務體系。以省農業投資集團、省供銷社、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等單位為核心,打造企業級綜合服務體系,提升農業全鏈條綜合效益和整體競爭力。平臺化、體系化促進農産品流通,搭建大興安嶺林特産品館、“農品惠”商城和“龍聯豬匯”綠色豬肉商城等特色銷售渠道。深耕“善融扶貧”模式,與77家平臺商戶合作組織助銷活動200余場,累計交易額超過1億元。

  打造“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推出集成農村生産、生態、生活場景綜合服務的“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APP),以“金融+非金融”服務落實鄉村振興總要求,將農業生産場景下的普惠化服務貫通到村,將農民生活場景下的人性化服務送達到村,將鄉風文化場景下的共享化服務下沉到村,將村務政務場景下的公平化服務觸達到村,將促進共同富裕的支農惠民綜合服務渠道延伸到村。平臺推廣3個月以來,訪問量已近10萬人次,註冊規模突破萬人,承辦貸款測額2500余次,辦理貸款1300多萬元。

  推動城鄉金融服務一體化、協同化。與省工商聯攜手推動“智慧工商聯+惠懂你”下鄉,平臺覆蓋12個市(地)、120個縣(區),累計為86家鄉鎮企業融資超過1.7億元。創新推出村集體“龍擔貸”産品,有效彌補村集體信貸業務市場空白。建成農村“三資”管理平臺12個。“智慧村務”平臺已經覆蓋全省6個市(地)、32個縣(區)的1440個行政村。

  聚焦優政惠企利民 交出科技共享服務的“特色卷”

  在科技優政方面,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聚焦“數字龍江”建設,全面助推智慧政務體系發展。協助政府部門推動養老、社保、醫保、公積金、不動産等25個高頻事項在全國14個地區實現“跨省通辦”,另有數十項政務及社保服務佈局網點終端、觸達基層村屯,實現就近辦、線上辦。“我家下樓轉個彎兒就是建行,存完款順便還能做待遇領取認證,列印個人權益記錄證明,真是太好了,方便老百姓!”哈爾濱市民孫女士在建設銀行智慧櫃員機上體驗了一把“龍江政務—黑龍江人社”就近辦服務後連連稱讚。全面建成省級“互聯網+監管”系統和政府採購金融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推廣應用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項目,助力5000余家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建融慧學”平臺覆蓋14所高校和108所中小學,註冊用戶超過10萬人。“智慧政法”系統服務省監獄管理局及下轄11家監獄和1家戒毒所。智慧繳費項目累計完成資金代收840余萬筆,代收金額超過80億元。打造“智慧工商聯”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先後對接企業437家,提供融資支持3.34億元。

  在科技惠企方面,普惠金融溫情紓困小微企業,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市場主體辦理延期續貸2960筆,金額合計12億元。創新推出“減稅雲貸”“醫保雲貸”“政採雲貸”等大數據授信服務,並大力推廣“善系列”産品,授信總額超過15億元;與拉卡拉、銀聯等第三方機構合作,累計向2.16萬家小微企業授信82.56億元。與哈爾濱愛立方孵化器集團打造全省首家“創業者港灣”聯盟店,創新提出了高校孵化科創企業聯合投資模式。

  “這幾名工人是去年2月份新招來的,都是永康村的村民,來這兒上班不僅有穩定收入,我們還給繳納‘五險一金’,不用拋家舍業,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他們別提多高興了!” 在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楊樹鄉永康村的哈爾濱市春城電站配件有限公司鉚焊車間,陣陣熱浪撲面而來,工人們正在揮汗如雨加緊生産鍋爐配件、法蘭盤…… 就在不久前,受疫情影響,工廠一度陷於流動資金短缺的困境。建設銀行哈爾濱阿城支行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後,積極聯繫區就業局與企業對接,通過“創業擔保貸”資金池,依託“雲稅貸”産品為企業授信113萬元,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建行總是第一時間向我們伸出援手。不僅在我們經營好的時候‘錦上添花’,遇到困難更是‘雪中送炭’,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讓我們享受到了財政貼息的紅利,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建行的傾力相助!”企業負責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在科技利民方面,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以推動構建租購並舉住房市場新格局為目標,依託自身在資金、技術、平臺、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助力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依託住房租賃經營貸款支持全省首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CCB建融家園”·大慶青年人才公寓,為創業起步、初入職場的青年人提供租得起、住得好的安居家園。同時,建成全省房地産數據中心,“智慧房管”讓房産交易化繁為簡;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累計註冊用戶突破31萬人,支付交易量近15萬筆;通過公租房系統管理房源23.66萬套,覆蓋住房保障人群23.64萬人。

  “真沒想到公寓設施這麼齊全,租金還這麼低,感謝政府和建行為在大慶創業的大學生創造這麼好的居住環境,解除了大家的後顧之憂,讓我們更富激情、更有幹勁!”首批拿到“CCB建融家園”·大慶青年人才公寓鑰匙的齊齊哈爾理工學院畢業生李春柳興奮地表示。

  在科技賦能國際循環方面,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加快建設“數字國際”服務體系。疫情期間,依託 “全球撮闔家”平臺成功舉辦俄羅斯優質産品線上推介會、中國(黑龍江)—俄羅斯經貿合作雲展會、中俄經貿合作農林牧漁雲展會和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等活動,3D數字銀行展館線上引流近萬人次。與海關部門共同推動“關銀一KEY通”口岸地區全覆蓋。“跨境易支付”服務上線,承接建行系統內所有對俄人民幣清算業務。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哈電國際巴基斯坦、越南、俄羅斯等項目相繼落地。在綏芬河,提到“關銀一KEY通”,自貿區企業都紛紛豎起大拇指。“這個‘共享盾’辦起業務來既方便又快捷,尤其是疫情期間,不用出門,只要登錄電子口岸平臺,就可以完成進出口業務申報、查驗以及稅費繳納,還能在線辦理各項金融業務,大大降低了被病毒感染的風險,這才真是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綏芬河市宏程通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吳經理感嘆道。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還將公益理念融入支持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在抗擊疫情、鞏固脫貧、捐資助學、愛心助考、關愛戶外勞動者等領域積極傳遞國有大行的溫情。通過設立公益項目、依託網點服務資源深化“勞動者港灣”建設、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和志願者活動等,凝聚社會各方責任共識和力量,讓愛心遍佈龍江大地。全省“勞動者港灣+”營業網點發展到240家,累計服務大眾111萬人次,智慧而溫馨的服務深深印刻在百姓的心裏。(秦薏顏 記者 馬一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