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雙鴨山強化黨建引領 服務一方百姓
2022-03-04 09:35:3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連日來,雙鴨山市寶山區新安街道辦事處東平社區主任李桂敏手機里加上了很多新的微信好友——他們都是春節過後返雙居家隔離和健康監測人員。為了保證這些居民正常生活需求,李桂敏和同事們跑超市、取快遞、倒垃圾,成了24小時隨叫隨到的“保姆”。

  李桂敏還有一個身份,是社區421名網格員之一。她所在的街道是全省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單位,為了服務好轄區群眾,新安街道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到邊到底”的六級網格服務體系,構建黨建網格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格局。“著力把網格陣地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黨員教育的主場所,按照‘一網格一支部一小組一陣地’要求,進一步加強網格支部、小組陣地建設,打造黨群服務直通站。”新安街道辦主任李春香如是説。

  新安街道的創新做法僅是雙鴨山市強化黨建引領、全力服務一方百姓、加快推動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雙鴨山市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快轉作風優環境步伐,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和有效推動城市轉型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去年5月,雙鴨山市政務服務中心來了一位92歲的徐老先生,辦理老年證免費乘車蓋章業務。工作人員立即協助老人填報“伴您走流程”申請表,經與公交公司聯繫通過實時視頻幫助老人完成了遠程認證,並於次日將免費乘車老年證送到了老人家中。

  雙鴨山市政務服務中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紮實開展“伴您走流程”工作,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真心實意為企業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通堵點,企業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日前,來雙鴨山市投資的龐先生急需儘快完成營業執照的辦理。雙鴨山市政務服務中心在了解一這情況後,立即啟動加急辦理流程,當天為企業辦結併發放營業執照。

  讓龐先生驚嘆的雙鴨山速度,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雙鴨山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開辦“一站式、一次跑、一條龍”全流程免費2小時辦結的服務模式,高效解決了開辦企業多頭跑、往返跑的問題。

  雙鴨山市委市政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推出的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和“一站式、一次跑、一條龍”模式入選全省2020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案例評選。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結方面內容入選10個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創新案例市(縣)案例之一。在全省首創性地將個體工商戶納入“首席服務員”服務範圍。

  牢牢把握“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教、醫、住、行、暖、老、幼、助、治、效等民生問題,確定了14個專項行動,58個市級辦實事項目,實施了一批重點民生項目、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新班子辦好“開門一件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實事2538件,真正把好事、實事辦到了群眾心窩裏。

  “早上我剛填好‘樓道裏放置酸菜缸有濃烈酸臭味影響生活’的心願卡,不到兩個小時就得到圓滿解決。”嶺東區東明社區居民孟兆玲開心地説,一張小小的卡片寫上自己的心願,就立刻有人幫助解決,真抓實幹的為民辦實事的勁頭,讓群眾感受到暖暖的幸福。

  點亮“微心願”、搭建“連心橋”,作為深入推進學黨史為群眾辦實事的有效載體,嶺東區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為群眾圓夢的積極性,通過小切口為居民解決問題,開展“送關愛”“送健康”“送政策”“送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300余次,解決群眾實際問題650件,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堅持抓好基層黨組織這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把黨的好方針、好政策落到基層,惠及百姓。近年來,全市有近8.6萬餘名黨員直接參與奉獻服務,發放宣傳資料和各類宣傳品10萬餘份,提供諮詢服務4萬餘人次,為群眾辦好事近2.3萬件,捐款捐物總價值近200萬元。

  為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思想政治素質和服務群眾實踐能力和專業本領,先後培訓各領域黨組織書記6000余人次,為全市415個行政村派駐了第一書記,5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派駐了工作隊使其全部脫貧出列。2021年再次選派駐村第一書記52名、駐村工作隊82支,築牢鄉村振興戰鬥堡壘。

  同時,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下撥黨費專項資金171.5萬元,重點支持8個定點醫院、疾控部門等防控任務較重的基層黨組織。組織1萬餘名機關黨員幹部,下沉到1540個社區網格和415個行政村,組建臨時黨組織125個,成立黨員服務隊697個,協調解決疫情中遇到困難問題1500余件。發動全市63377名黨員自願捐款466.5萬元支持抗疫。(楊軍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宏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