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牡丹江:樹新風摒陋習 文明祭祀寄哀思
2022-03-30 16:10:57來源: 東北網編輯: 牟海微責編: 馮薇薇

  東北網3月30日訊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從目前至清明節,牡丹江市各殯儀館、公墓等殯葬機構禁止開展現場祭祀活動。為撫慰祭祀群眾無法前往殯儀館寄託哀思的心情,進一步提升殯葬服務水準,3月29日,牡丹江市第一殯儀館、第二殯儀館、龍鳳公墓、龍鳳坡公墓舉行共祭活動,代替無法前來現場祭掃的市民,緬懷已故親人。

  為感恩選擇綠色生態殯葬的先行者,牡丹江市各殯葬服務機構、在清明前策劃了一場集體祭掃和追思活動。活動當天,各殯葬服務機構共祭活動儀式簡樸又不失莊重,工作人員肅立默哀,宣讀倡議書、恭讀祭文、代為宣讀家屬感言、放飛思念氣球,設立祈福樹懸挂黃色絲帶,代替廣大市民群眾擦拭骨灰寄存格位,以表敬重。最後,大家手持鮮花、列隊肅立,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集體追思、鞠躬行禮、敬獻鮮花,代替家屬向逝者寄託哀思。此外,市第二殯儀館在骨灰紀念堂門前插滿了風車,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寄託對先人的思念。

  清明祭祀雖然取消了,但孝道情懷永存心間。集體共祭活動代替廣大市民群眾緬懷故人,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傳遞親人的哀思、祈福之情。讓百姓足不出戶,傳遞孝道、緬懷之情,弘揚慎終追遠的優秀傳統文化。

  此外,各殯葬服務單位已搭建好網絡祭祀服務平臺,開通了網上祭祀、時空信箱等服務,供家屬在網上進行憑祭、留言,抒發情感;並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組織職工代為家屬表達哀思;開展“五個一”免費代祭服務,並及時通過網絡視頻或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反饋,代為群眾表達追思故人、緬懷先人之情。(文 張宏 趙湘栩 魏醫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