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文化軟實力讓文明城市底色更亮
2022-07-05 08:53:09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銀平

  城市承載文明,文明潤澤城市。2022年是哈爾濱市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鞏固提升創建成果的關鍵之年。哈爾濱牢牢把握文明建設方向,圍繞建設“六個龍江”、打造“七大都市”的奮鬥目標,以“提高省會經濟社會發展首位度,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為牽動,全力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在創建中,哈爾濱圍繞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以精神文明創建為引領,推動城市品質和市民文明素質同步提升,為把冰城打造成一座有溫度的文明城市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思想引領 築牢信念堡壘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水泉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場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正在進行,主講人結合典型事例講述,讓移風易俗理念在輕鬆的氛圍中被村民所接受。

  而類似的宣講活動,如今在哈爾濱各區、縣(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時常開講。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堅定的城市。

  哈爾濱成立基層宣講團和宣講小分隊600余個,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社區志願宣講團活動1.2萬餘場,受眾達320余萬人次。哈爾濱還始終堅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機關促服務、進企業促誠信、進學校促成長、進社區促和諧、進農村促新風、進網絡促傳播、進家庭促文明“七進七促”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在助力市民群眾堅定理想信念的同時,激發起幹事創業的蓬勃力量。哈市先後辟建5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評選出70個示範點,編寫《傳統節日風俗集》,探索搭建“節日+傳統文化”“互聯網+傳統文化”“創意+傳統文化”等系列傳播平臺,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之間發揮潤物無聲的作用。

  厚植根基 新風撲面而來

  1日晚,“慶‘七一’把一切獻給黨交響音樂會”在哈爾濱上演,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演奏家為哈爾濱樂迷奉上了一場經典音樂盛宴。一首首唯美的華彩樂章,回顧了黨的光輝歷程,熱情謳歌了黨的豐功偉績。近年來,類似的文化演出活躍在冰城各類舞臺、劇場。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僅豐富了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唱響了時代主旋律,把哈爾濱“音樂之城”的城市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群眾的精神家園。哈爾濱以“文化創城”大力提升城市特色化水準,日益彰顯出大氣、洋氣、神氣的城市風格和開放、友善、自信的文明氣質。

  近年來,哈爾濱系統性、産業化提升“迷人哈夏”和“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兩大節慶活動,改造提升秋林商圈、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中央大街、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分別獲評國家首批旅遊休閒街區和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華成為國際品牌;哈爾濱百年交響樂團魅力綻放,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永久落戶,哈爾濱新組建的芭蕾舞團聲名鵲起;冬季鐵人三項世界盃、冰盤國際公開賽首次走進亞洲落戶哈爾濱。

  一組數據更加印證了哈爾濱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可行之道:旅遊收入年最高突破1500億元、接待遊客量突破9500萬人次,連續五年榮膺“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榜首,躋身世界遊客嚮往的中國城市榜前十位。

  豐富內涵 品質節節提升

  近日,哈爾濱榮獲中國奧委會授予的“奧運冠軍之城”殊榮。從冰城到“奧運冠軍之城”,閃亮的新頭銜讓哈爾濱知名度再攀升。借勢起舞,結合我省出臺的《黑龍江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哈爾濱發佈《哈爾濱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哈爾濱市支持冰雪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計劃通過引進高端賽事、打造全譜係冰雪文旅體産品等一系列舉措讓冰雪生金。

  結合城市特點培育文化厚度,哈爾濱持續發力,內涵日益豐富。

  編制《哈爾濱市“十四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建設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開展冰城文創展銷季和文化創新品牌推廣活動;出臺《哈爾濱市“創意設計之都”建設發展規劃(2022~2030年)》助推重點領域和産業創新發展,加快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諸如此類,厚植文化根基,冰城的腳步始終在前進。

  文化厚積薄發,不僅影響著每一位冰城市民,城市的文明底色也在這一過程中越擦越亮。(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智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