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綏化市:以産業聚人才 以人才興産業
2022-07-19 10:54:4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綏化 以産業聚人才 以人才興産業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是城市發展的第一要素和重要環境。落戶綏化市的企業“天有為”,是一名人才能夠帶來一個産業的生動案例;一個産業可以集聚一群人才,落戶綏化經開區的新和成給出答案。綏化市以人才引領産業、以産業集聚人才,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對接,産才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綏化市發展的新模式。

  圍繞産業鏈建起人才鏈

  今年25歲的段岐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現已是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庫”的一員。今年,在綏化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的邀請下,段岐選擇返鄉就業,舒心的工作、良好的辦公環境、未來可期的事業,讓段岐感受到了綏化對人才的熱情。

  綏化市成立招商引智推進專班,以經開區為例,綏化市在做好經開區産業規劃的同時,同步做好與産業定位相匹配的人才規劃,圍繞産業鏈佈局人才鏈,依託人才鏈壯大産業鏈,增強人才與産業的黏合度,從而構築起承載高品質産業和企業的發展新高地。

  通過産才融合助力經開區換道超車。一方面,聯手編制經開區人才規劃,從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對標、雙向發力,按照産業定位,制定人才引進、培養、儲備方案,定制配套政策和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在編制招商圖譜的同時,編制重點産業人才需求“四庫全書”,即與産業定位相關的行業領軍人才庫、知名專家學者庫、高校和科研院所庫、行業協會成員庫,為精準引才提供導航。

  綏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利刃介紹,綏化市圍繞産業主攻方向,繪製重點産業人才圖譜,為企業精準引才提供導航。截至目前,綏化市按“譜”引進各類人才217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人才51人,企業人才1426人,並以優良的服務保障,讓産業與人才“連結”更高效。

綏化市:以産業聚人才 以人才興産業

俯瞰綏化

  拿出真金白銀引才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近年來,綏化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一批以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內重點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優質就業崗位。今年,綏化市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組織了50余家重點企業參加留省就業主題網絡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近千個,並大力實施人才興綏戰略,出臺引才政策“金十條”,大幅提高各項人才補貼標準,“真金白銀”吸引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綏化就業創業,讓人才真正感受到安居有力度、生活有補貼、未來有保障、事業有發展。

  科技産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綏化市青岡縣去年生豬産業實現産值22.6億元,今年將重點推進鐵騎力士集團200萬頭生豬智慧屠宰和冷鏈項目。項目落地之初,生豬圈舍建設、飼養技術、疫病防控等生豬養殖方面難題,一直因為缺乏人才支撐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拖延了項目建設速度。為此,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總裁兼牧業事業部總裁、馮光德實驗室技術帶頭人馮光德攜帶實驗室技術專家團隊每年定期到青岡縣給予指導和服務,並將一部分科技人才留在青岡。同時,青岡縣還圍繞生豬産業主攻方向,出臺一系列引才政策,為企業引進一大批急需的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切實解決企業人才供需矛盾,助力企業後續發展。

  雙招雙引助力城市發展

  綏化市推動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步開展。當前招商引資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靠傳統單擺浮擱的招商方式,成效減弱。必須堅持“雙招雙引”,推行“團隊+技術+資本”的招商新模式,實現人才、技術、資本、項目的“打包引進”。

  綏化市在開展“雙招雙引”的過程中應充分整合招商政策與人才政策,打造綏化招商引資的獨特優勢。綏化市拿出400個事業編制支持企業和自主創業人才,用好事業編制週轉池,推動編制資源向開發區、重點産業、支柱企業集聚,讓“金十條”成為招商引資的“金招牌”。

  據介紹,綏化市紮實開展雙招雙引工作,通過聯合市經合局研究制定《綏化市招商引智推進專班工作方案》,配套制定《綏化市招商引智目標成效考評辦法》,1~5月份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項目59個,入統資金60.89億元,引進各類人才2179人。

  此外,綏化市組織部門積極建立完善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有效機制,將與經開區聯手打造産才融合的創新平臺。徐利刃表示,當前綏化正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期,綏化也將努力打造人才至上、賓至如歸的社會環境,事業聚人、感情留人的發展環境,流動有序、活力迸發的制度環境,讓綏化成為各類人才的築夢之地、追夢之城、圓夢之都。(文/攝 張鑫宇 陳驍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