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微風輕拂,藍天映襯下的水稻田泛著金黃,稻田裏蛙鳴魚躍,蝦蟹同遊,又是一年秋收在即。
走在田埂上,眼見一片片稻田裏稻穗低垂,顆粒飽滿,稻香撲鼻。
“蟹在稻田裏面能夠吃害蟲,還能吃一些雜草……”西南村村民任來峰隨手拔起幾穗稻子聊起今年基地的種植模式。
任來峰是基地管理員,這片地是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正大農業水稻種植基地,這兩年,濱北正大農業集團探索“種植+養殖”融合發展,促進農耕生態循環共生,提升農業産業附加值。今年這裡以打造“綠色提升”為主線,“鴨稻”“蟹稻”“魚稻”“蝦稻”“菌稻”……用水生動物為水稻供養。
“我們這裡有1000多畝地,都是採用這個方法種植的。春天插秧結束後,根據不同時間段放養鴨雛、蟹苗、魚苗、小龍蝦苗,在秋收前出售。現在正是螃蟹旺銷季。水産品收入一筆,綠色水稻還能收入一筆。優質的綠色水稻銷售價高於一般水稻,預測今年畝産1200斤沒有問題,收入非常可觀,又是一個豐收年!”任來峰説。
在綏化市盛昌水稻種植科技示範園區內,5G智慧農業的綠色篇章被生動詮釋。
盛昌種業示範園區。董玉銘攝
這裡的“生物防控系統”是北林區這幾年主推的二化螟性誘捕技術,它通過人工假雌性誘捕方法,消滅水稻生育期的昆蟲,解決了殺蟲劑的“藥害”。
早春使用生物有機肥,病蟲害發生時期設立捕蟲器,生育期間採取綠色生態種植,為水稻高産豐收奠定基礎。
今年,綏化市北林區綠色食品面積穩定在190萬畝以上,“兩品一標”認證100個以上。下一步,北林區將圍繞發展農牧結合型、種養循環型生態農業,堅持高標準農業、高品質種業、高品質米業的發展原則,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推廣鴨稻、漁稻、蟹稻生態種植,加快農業物聯網全程可追溯體系建設,打造更多“黑土優品”。(蔣寶棟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