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十年來黑龍江群眾文化開展情況如何?在28日舉行的“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哲就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哲
陳哲説,近年來,全省各級文旅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立足當地實際,突出各自特色,著力構建與我省經濟發展、人口狀況、群眾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民生保障水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改善。
一是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針對我省公共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國家出臺的文件精神,先後出臺了《黑龍江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黑龍江省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指導意見》《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在建設目標、總體規劃、載體陣地、活動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各地推進公共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硬體設施明顯改善。2012年以來,全省各地充分整合文化事業、脫貧攻堅建設、少數民族發展等資金,以縣(區)、鄉(街道)、村(社區)為重點,以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加快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目前,全省共建成各類博物館218個、圖書館103個、文化館(群藝館)141個、街道和鄉鎮文化站1254個、社區和村級文化活動室9918個、農村文化大院20000多個。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雙鴨山文廣大廈、五大連池國際文體交流中心等一大批地標性文化設施建成使用。在全國率先啟動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實現了全省中心村、貧困村文化活動廣場全覆蓋。創造性地開展了“邊疆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在全省邊境鄉村建成數字服務點(文化驛站)1752個,實現了全省邊疆數字文化服務全覆蓋。
三是産品供給日益豐富。堅持面向廣大群眾,著眼人民需求,依託社區文化藝術節、農民文化藝術節、“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引導、培育、創作一批具有我省歷史特色、民族特點、地域特徵的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産品,先後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500多個,年均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0多萬場次,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美的“地産”精神食糧。哈爾濱“哈夏音樂會”、齊齊哈爾市“鶴城百姓文化季”、牡丹江“舞動全城”、佳木斯“百團大賽”、大慶“激情之夏”、伊春“森林之聲”、“七台河藝術之冬”、“百年鶴崗”、“黑河之夏”、綏化“寒地黑土金色舞臺”、大興安嶺北極光節等區域性文化活動品牌,形成了規模效應,産生了較強影響。
四是隊伍建設成效突出。先後開展了“文化惠民大培訓”等專項活動,全省各級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文藝院團院校培訓基層文藝骨幹30多萬人次,培養文化能人近百萬人,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文化志願服務團隊和文化志願者。截至目前,全省文化志願者發展到12.8萬人,文化志願服務團隊發展到2406個,比2012年翻了兩番。通過結對幫扶和各種培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水準明顯提升,我省群眾文化作品《一定要找到你》、《紅高粱》榮獲了全國群眾文化藝術最高獎項——“群星獎”。木蘭縣吉興鄉綜合文化站站長王向東、密山市文化志願者王萍分別獲2014年度和2016年度“中國文化館十大榜樣人物”。
五是服務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推動文化服務資源向基層輻射。全省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建立總分館制;全省市(地)級以上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全部完成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各級國有公共非遺址類博物館(紀念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全部免費開放,群眾參與率和滿意度逐年提高。牡丹江市、哈爾濱市南崗區、哈爾濱市道裏區、大慶市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哈爾濱阿城區版畫藝術園區、北安市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同江“赫哲族文化輻射帶”、慶安縣弘揚抗聯文化系列活動和大興安嶺版畫成功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記者 董雲平 攝影 王德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