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打造玉米産業鏈條 昌五鎮産值超10億元
2023-02-07 09:07:2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趙瀅溪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佈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産業超十億元鎮超億元村名單,肇東市昌五鎮(玉米)入列超十億元鎮名單。如何將傳統玉米資源延伸為産業優勢?如何將産業優勢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冬天裏,肇東市昌五鎮用玉米講述著産業發展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作為傳統玉米種植大鎮的昌五鎮,堅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力度,推動農業種植結構和管理模式全新升級,為糧食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去年,昌五鎮玉米播種面積達12萬畝,玉米産量達2億多斤。

  告別傳統種植方式

  做足高科技智慧農業文章

  冬日暖陽下,昌五鎮種養大戶王兆全的院子裏都是金燦燦“糧垛子”。“去年種了120多畝地玉米,家裏百餘頭生豬‘口糧’也跟著有了著落。”眼下,昌五鎮圍繞過腹增值、種養結合,促進飼料企業和養殖業擴大轉化量,促進玉米就近加工轉化。由“貓冬”變“忙冬”,2700戶農民在玉米産業中收穫“穩穩幸福”。

  嚴冬時節,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金黃的玉米棒被送進脫粒機中。 昌五鎮二街村種糧大戶劉浩河蹲在玉米堆前,隨手拿起幾穗玉米棒:“現在種田需要年輕人,鄉村是個大舞臺。去年平均畝産達到1800多斤,較往年提高10%左右,有新品種、新技術助力,現在種糧越來越帶勁兒了。”

  種5000多畝地,劉浩河有一本智慧農業經。“我們通過不斷引進新品種,採用種肥同播、配方施肥、一噴多防、無人機植保作業等‘智慧’農業技術,讓種田托了底,讓黑土地變得更肥沃。”劉浩河説。

  近年來,劉浩河“扎”進莊稼地裏瞄準科學種田,從選種、播種、田管入手,不斷近距離接觸新品種與新技術,積極打造“示範田”;立足開展機械化、實現“耕、種、防”作業,大幅度提升糧食産量及品質,獲得越來越多農民信任。“玉米免耕種植與傳統耕作模式相比較,不僅解決了秸稈綜合利用,還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了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的效果。”劉浩河説。他今年預計流轉土地7100畝,採用玉米免耕種植技術,實現畝産糧食2000斤,用新模式打開“新農人”賽道。

  一鎮一業

  做足玉米生化深加工文章

  年前,劉浩河和大多數種糧戶一樣去賣糧。“就在城郊就有一個大企業收玉米——黑龍江成福集團,一輛輛售糧車排長隊陸續進場,取樣、檢驗、過磅、卸糧、打款、到賬。去年種了5300畝玉米,售價每公斤2.26元,在家門口就有玉米深加工大企業,種田心裏有底兒。”

  近年來,昌五鎮充分發揮域內玉米資源豐富、區位明顯、交通便利等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玉米生化深加工、畜牧養殖等産業,在玉米“吃幹榨凈”上做文章。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隨著玉米産業鏈的拉長,肇東市昌五鎮以發展玉米生物産業為重點,積極推進玉米加工轉化、增值升級,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推動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向綠色、精深、高端延伸,目前以玉米為原料的深加工産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玉米真正從田間走進車間,扮起“主角”,唱起“産業戲”。

  “我們鎮將根據玉米資源轉化利用情況,重點發展‘材料、食品添加劑、飼料’等幾大産業,推進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産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構建起完善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體系,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産業集群式發展,將玉米産業打造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肇東市昌五鎮副鎮長徐英男介紹。

  走進位於肇東市昌五鎮的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黃澄澄的玉米粒通過浸泡加工,在技術人員熟練操控生産設備下,“化繭成蝶”轉化為澱粉、氨基酸、谷氨酸等産品,實現了就地生産、就地轉化增值。在包裝車間內,自動化生産線開足馬力,一包包産品被智慧機械手從傳送帶上抓起、碼齊,叉車往來穿梭裝車,一車車成品外運發往全國各地。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玉米精深加工為主的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年加工玉米92.8萬噸,生産的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色氨酸、核甘酸、亮氨酸及多種玉米副産品,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飼料、養殖等行業,公司在國內銷售網絡遍佈全國的同時,産品還銷往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立足鄉鎮村屯

  做足村民增收企業增效文章

  胡金立是昌五鎮土生土長的農民,2013年,成為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職工。“家裏每年能收穫4萬多斤玉米,都賣給公司。我在廠裏幹活,每月有固定收入。”他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昌五鎮有150余名村民在企業的澱粉、糖化、發酵、成品、質檢等車間生産線上忙碌著,實現打工、務農、顧家“三不誤”。“我們積極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多舉措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讓村民增收、企業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肇東市昌五鎮副書記任玉峰介紹説。

  整潔乾淨的街道、蓬勃發展的産業,幸福感滿滿的村民,産業振興帶來了好日子,村民有了更高的追求。(霍永祥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