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牡丹江穆棱市下城子鎮,記者正沿著大架子山的羊腸小道,艱難地向上攀爬……
雖然裹著厚厚防寒服,但迎面而來的風,仍然像小刀一樣,劃得人臉上生疼。日曆牌上的春天,在此刻長白山的密林裏,還覓不到丁點蹤跡!此行,記者與牡丹江師範學院中國抗聯研究中心的李洪光教授、陳君副教授一道,探訪皚皚白雪下的東北抗聯密營。
黑龍江省穆棱市孤榆樹村 光明圖片
腳下積雪咯吱作響,只走了不一會兒,包裹在靴子裏的雙腳,已經麻木。“當年,可比現在要冷很多!寒冬臘月,氣溫降到零下四五十攝氏度是常事。在密營點火取暖還要特別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被敵人發現……”見記者不時跺著凍僵的雙腳,兩位專業人士你一言我一語講起了東北抗聯的往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不願做亡國奴的東北兒女奮起抵抗。在黨領導下,東北抗日力量逐漸整合為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向日寇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擊。據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統計,僅1936年,日軍對東北抗聯的“討伐”就達1890余次。當時,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有50萬之眾,而東北抗聯僅3萬多人,且武器裝備相差極為懸殊……
“侵略者為撲滅抗日火焰,不光軍事圍剿,還展開經濟封鎖,嚴控棉花、布匹、食鹽、藥品等物資流通,想盡一切辦法切斷抗聯與老百姓的聯繫。從1933年開始,日軍燒燬村莊,強行將百姓遷往指定地居住,一旦發現有人與抗日隊伍有聯繫,便施以酷刑,並連坐親人、鄰裡……”陳君説,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不得不轉進深山老林,建立秘密營地,與日軍週旋,“密營中建有簡易被服廠、修械所、小醫院、倉庫……成為東北抗聯隱蔽部隊、安置傷員、後勤補給、培訓幹部的基地。”
“東北抗聯11個軍,有9個半在黑龍江誕生和戰鬥,在全省廣袤山林中留下了很多密營遺址。”李洪光介紹,“當年,穆棱是日本關東軍師團級指揮中心,也是我黨領導吉東地區抗戰的重要機構駐地、共産國際交通站所在地。這裡臨近邊境且山高林密,1932年到1940年間,東北抗聯的第二、第四、第五軍以及義勇軍姚振山部,都曾在此以密營為根據地,對日軍作戰……”
行至半山腰,我們終於尋到一處密營遺址。“密營一般設置在向陽、背風、附近有水源的地方。”指著形態各異的遺存,李洪光邊走邊向記者講解,“密營有很多種,像這處,用木桿交叉搭在一起呈人字形的叫馬架子,老百姓管它叫‘戧子’,陰暗潮濕……這種叫‘地窨子’,一半地上一半地下,依向陽坡而建,墻體由圓木壘起,保暖性稍微好些……還有這個,是借助溝膛子、山洞修建的……”
記者仔細觀察:無論是哪種密營,都極為簡陋。可以想像,當年的戰鬥生活是多麼的艱苦。“戰士們經常幾個月吃不到一粒糧食,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饑。到了冬天,更是連根枯草都找不到……”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生前曾這樣回憶。然而,就是在這極端困苦條件下,抗聯戰士仍保持著高昂的鬥志,記者耳畔仿佛傳來東北抗聯的《露營之歌》:“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徵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東北抗日遊擊戰爭,其環境之艱苦、鬥爭之殘酷、時間之長久、犧牲之壯烈,超乎想像。”陳君深有感觸地説。
看完密營,記者一行來到了山腳下的孤榆樹村。
“我們這旮地偏、交通不便、沒啥資源、人少、冬天又冷,所以,多少年來,村裏人都靠外出打工謀生路……”孤榆樹村黨支部書記齊曉東介紹起村裏的情況,“這些年村裏紅火起來,靠啥?靠百折不撓的抗聯精神。”
齊曉東説:“以前從村裏去趟市區,就窄窄一條泥路,40公里,得顛一個半小時。後來,在政府的支持下,鋪了水泥路。路修通了,我就尋思,穆棱和井岡山同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有國家命名的‘孤榆樹抗日根據地遺址’,以紅色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許是個突破口。”於是,齊曉東帶領鄉親們,把東北抗聯的故事挖掘整理出來。
“當抗日英雄的故事一點點被揭開,大傢夥兒的精氣神就更足了,一門心思往富路上奔。我們借鑒井岡山的培訓模式,開展東北抗聯精神現場教學,讓抗聯故事為越來越多人知曉。孤榆樹村成了網紅打卡地。”齊曉東面露驕傲,“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3000多人!”
紅色旅遊越來越紅火,村裏外出打工的人也陸續回來了。“2022年冬天,村裏增加了冰雪遊項目,‘試水’四季旅遊。”齊曉東躊躇滿志,“日子就要過得像灶膛裏的火,越來越旺!”
四面八方的遊客來了,山貨也就源源不斷走出了大山。在下城子鎮農業生態産業園的雙孢菇生産基地,記者看到,溫暖潮濕的菇房裏,白胖胖的蘑菇正被工人們採摘下來,裝箱稱重,就著新鮮勁搬上門口的冷鏈車。“兩個多小時就能到綏芬河口岸,5個小時就能端上國外老百姓的餐桌。光我們一家,每年就出口雙孢菇2000噸!”企業負責人王楠告訴記者。
結束採訪,汽車在平坦的公路上疾馳,望著窗外川流不息的車輛、一棟棟嶄新的農舍和正為春耕蓄能的黑土地,記者感慨萬千:當年抗聯戰士們爬冰臥雪,不就是為了今天這些嘛!(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