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北社南營 寒來暑往 綏化市與湛江市持續放大南北互動交流圈
2023-04-04 11:01:2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綏化市和湛江市的最初結緣,從一粒馬鈴薯開始,那一年是2014年。

  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結合湛江冬季土地“撂荒”、望奎農民和機械“冬閒”的實際,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流轉土地,創新推行“北薯南種”“北社南營”,一個“黃麻子”土豆,在一黑一紅兩片土地上種植、收穫……如今,規模化種植已由最初的4000畝發展到如今的1.3萬畝。

  綏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隋旭鵬介紹,2017年,綏化和湛江正式結為對口合作城市,以種植業上的交流合作為開端,不斷擴大南北互動的交流圈。2021年9月簽訂了對口合作框架協議,今年2月簽訂了對口合作深化協議,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工作不斷深入走實。兩市黨政代表團、相關領導多次互訪考察,兩個城市商務部門、糧食部門、人社部門、文旅部門等20多個部門建立了溝通聯繫機制。

  北社南營 從一季閒變四季忙

  春分已過,望奎縣龍薯聯社在遂溪縣去年10月種下的馬鈴薯迎來了大豐收。2017年,隨著龍粵合作的開啟,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將“北薯南種”模式升級為“稻-稻-薯”高效産糧模式。實現了南北農業資源的進一步優化。

  2019年,黑龍江龍薯聯社和廣東粵良種業合作探索的“稻-稻-薯”種植新模式,由廣東負責兩季水稻種植,黑龍江負責馬鈴薯種植,通過“早造優質稻-晚造優質稻-冬種馬鈴薯”一年三造的高産高效栽培模式,提高種糧效益,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馬鈴薯種植給兩地農民都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據粗略統計,2015年以來,“北薯南種”先後帶動望奎縣內農民120多人到廣東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5萬元以上,最多的5萬元~8萬元,同時每年都有1500余名湛江當地農民參與用工獲得收入。

  望奎縣委書記王頂介紹,望奎縣以龍粵合作為契機,有效盤活兩省冬季閒置農業生産資源,深度合作,從“北薯南種”到“稻-稻-薯”種植新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未來,望奎縣將繼續搶抓龍粵合作機遇,計劃用3至5年時間,逐步在雷州半島打造20個規模500畝以上的旱坡地冬種馬鈴薯和“稻稻薯”高效生産示範基地。

  文旅交流 實現寒來暑往南來北往

  2日,綏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赴湛江市開展“寒來暑往 南來北往”主題旅遊推介活動,在推介會上,熱鬧非凡。

  綏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加平介紹,這一場推介活動是對綏化市特色文旅資源進行宣傳推介,主要從康養、避暑、冰雪、生態旅遊等方面,圍繞紅色文化、冰雪資源、生態優勢和特色文旅活動對縣域旅遊資源進行總體推介。通過交流,大力弘揚兩地特色文化,增強雙方文化認同感。兩地聯辦“寒來暑往”旅遊推介活動好評如潮。

  綏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王姍介紹,2018年推出“春雨工程”龍江文化志願者廣東行暨綏化市美術書法展(湛江站)活動共展出90位書畫名家精品力作;2019年舉辦了“綏化湛江書法作品交流展”,共展出兩地書法家近百幅作品;2020年舉辦了“暢遊綏化 冰雪芳華”書畫交流展(湛江站),共展出綏化市優秀書法作品25幅、國畫作品35幅,這些作品或謳歌時代新風、或描繪大美綏化、或展示當代風采,充分表現出綏化市書畫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和擔當。

  趕“就業大集” 搭平臺促就業

  今年1月末,綏化市牛女士通過“就業大集”在湛江市實現就業。“這邊氣候宜人。目前在湛江市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五險一金待遇不錯。”

  綏化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宋春茂介紹,綏化市與湛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臺、開展人才培養培訓合作、共建共享重點人才數據、對口加強勞務協作關係、常態化人力資源合作五方面,有效促進兩市人力資源合作。

  2021年11月,綏化通過“綏化就業大集”線上直播招聘,舉辦了在 “綏化——湛江首場勞務協作線上招聘會”,湛江參加本次招聘會的企業有15家,提供了101個崗位,用工需求950余個。在2022年11月18日,綏化就業大集又為湛江舉辦了第二場專場招聘會,即“就業服務進基層點對點勞務輸出專場招聘會”。

  宋春茂介紹,自2021年以來,綏化市通過“綏化就業大集”四級聯動,累計為湛江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46次,為湛江企業發佈信息44期,推送525家企業、12064個用工崗位。(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