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市呼蘭區應急局狠抓“六項重點工作”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新格局
2023-04-12 09:05:4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年初以來,哈爾濱市呼蘭區應急局黨委班子緊緊圍繞全區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要求,緊盯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堅決遏制生産安全事故發生的工作目標,勠力同心抓好安全生産風險管控、夯實防災減災救災基礎、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水準三大工作任務,以“六項重點工作”建設為統攬,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新格局,實現各項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取得了全區一季度生産安全實現零事故的良好開局。

  抓統籌建機制 構建大安全大應急管理新機制

  呼蘭區應急局堅持系統和全局觀念,充分發揮安委會、減災委、應急委的綜合統籌優勢和行業部門專業優勢,進一步完善安委會協調機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抗汛救災機制、應急保障機制、信息發佈機制等各項工作機制,處理好“統”和“分”、“防”和“救”的關係;建立健全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為重點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圍繞應急預案、應急指揮、應急救援三大機制建設,形成了呼蘭區“544”(5個層級工作職責,4項聯動機制,4項工作保障制度)應急救援體系,以應急管理的“確定性”,應對災害事故的“不確定性”,通過機制創新,全面促進應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制度化、規範化,實現大安全大應急管理工作整體水準的提升。

  抓職責“清單”管理 全面壓實安全生産“四方責任”

  呼蘭區應急局推動“區、鄉、村”完成黨政領導《安全生産職責清單》和《年度工作清單》制定工作,“三級清單”制度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制定《呼蘭區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重點環節監督管理職責清單》和《呼蘭區新業態重點環節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清單》,對重點領域、新興行業、重點環節安全監管責任部門及其主要職責進行明確,為貫徹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必管”要求提供制度保障;在鄉鎮(街道)和行業部門推動建立安全生産委員會和安全生産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基層對安全生産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全區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全面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積極推動區直重點行業部門開展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提升企業安全生産條件和安全運營水準。

  抓安全生産風險管控和專項治理 防範各類事故發生

  呼蘭區應急局積極組織有關部門對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風險進行分析研判,針對事故易發點位、關鍵環節提前落實事故防控措施,補齊安全生産短板弱項。年初以來,該局組織開展全區風險隱患排查、煙花爆竹禁放、長嶺街道企業消防安全、醫療機構安全生産、商場市場消防安全“五項行動”。截至目前,該局共派出檢查組42個,出動檢查人員146人,檢查企業563家,排查治理一般隱患570項,開展企業安全生産指導服務56家次。通過對各類安全隱患問題“動態清零”,不斷凈化全區安全生産環境。

  抓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減災示範社區創建 夯實防災減災救災基礎

  呼蘭區應急局持續開展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要環節進行專項排查,補充完善自然災害數據庫,實施綜合治理,消除隱患,將風險防範好、管控好;強化災害監測預警,組建230人的災害信息員隊伍,覆蓋到19鄉鎮(街道)、197村(社區、居委會)。通過微信小程式及建立的防災減災工作微信群,及時發佈氣象、水利、地質、交通等預警信息;推動減災示範社區建設,全區已經獲得“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稱號7個,“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稱號11個,“全市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稱號27個。同時,該局通過示範社區建設,進一步提高社區廣大居民災害預防常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強化了防災減災示範社區應急自救能力。

  抓應急管理體系和救援能力建設的提升 實現應急力量全域覆蓋

  呼蘭區應急局制定《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工作規則》和《哈爾濱市呼蘭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構建“544”應急聯動體系(5個層級工作職責,4項聯動機制,4項工作保障制度),推動預警預報、應急指揮、會商研判、信息報送、應急保障、應急聯動、督查檢查等機制體制建設。加強基層社區(行政村)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提升最基層先期救援能力。目前,全區19個鄉鎮、街道建立社區(村)級應急救援隊伍197支2393人;組建基層災害事故的“吹哨人”預備隊1015支,各類設備設施473台套;組建社區(村)幹部、基層警務和醫務人員為“第一響應人”的三人組588人,覆蓋面達百分之百。基層救援隊伍由社區(村)兩委統籌調動和使用,為在突發事件發生後,能夠第一時間報警,第一時間向社區(村)幹部報告,為專業救援贏得時間。

  抓隊伍提能力 樹立應急管理隊伍新形象

  呼蘭區應急局黨委班子圍繞全區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要求,堅持以“抓管理、促規範、提能力、上水準、樹形象”為目標,通過領導帶頭表率,率先垂范,強化團隊精神,提振精氣神,以嚴謹、細緻、務實的作風推動工作;建立完善學習制度,通過舉辦業務知識培訓、開設應急管理知識大講堂等活動,以集中培訓、業務學習、個人自學、交流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應急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激發應急幹部勇於創新、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良好工作作風,樹立應急管理隊伍新形象。(文 呼蘭區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