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穀雨至 春耕忙
2023-04-21 09:23:5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李勝蘭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穀雨剛到,龍江大地頓時熱鬧起來。“大傢夥”們轟鳴聲聲,農人們搶抓農時,這片充滿希望的黑土地生機勃發!

  記者從4月20日召開的黑龍江省春耕生産暨穩定大豆油料生産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了解到,當前黑龍江省旱田播種由南向北陸續展開,水田泡田也如火如荼進行中。

穀雨至 春耕忙

攪漿平地機正在作業。

  掀起春播熱潮

  在綏化市慶安縣久勝鎮久宏村,三台攪漿平地機並排行駛在水田,機器過處,原本滿是根茬、坑洼不平的水田變得平平整整。

  現場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們採用的是數字化攪漿整地技術。採用有導航裝置的攪漿平地機,在去年秋天已翻稻田地上進行攪漿整地作業,整地前3天~5天進行泡田,將根茬、雜草旋壓入15釐米~20釐米深的泥漿中,這樣做保水保肥效果好,生産效率高。

  隨後,在該村水稻育秧基地,記者注意到,基地內水稻苗明顯高於常規育苗,而這正是使用了超早缽體育秧技術。

  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超早缽體育秧技術育出的秧苗素質好、長勢健壯,插秧時全根帶土無指傷,返青快、分蘗早、有效分蘗多,有利於結大穗、促早熟、創高産。

  目前,基地裏水稻秧苗葉齡已達到3葉1芯,較常規育秧多出一片葉。“別小看這一片葉,它可比常規育秧早長出10天~15天。”工作人員説。

  綏化市在3月末就全面啟動了水稻浸種催芽工作,水田泡田已全面展開。目前,大多秧苗處於2葉1芯狀態,力爭5月23日前完成插秧。

  “看看我們開始播種了”“下肥了啊”……穀雨這天,哈爾濱市雙城區、巴彥縣等地的種植大戶們也在朋友圈“曬”出了田間的熱鬧。

  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玉米播種正在陸續展開,預計5月20日前完成大田播種,確保農作物全部播在豐産期。

  以農時為令,黑龍江省已全面掀起大田播種熱潮,大家無一例外地把目標鎖定為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這將為全年糧食生産再奪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深挖增産潛能

  在慶安縣同樂鎮同樂村玉米單産提升示範區,12行大型電控精量播種機正在進行播種作業,在110釐米大壟上種植雙行玉米,其種植深度在3釐米~4釐米,可實現畝均保苗5500株左右,較常規種植增加1500株左右。

  該示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採取大壟密植、立體施肥、精量點播、精細管理、機收減損等措施,預計畝産量將達到1000公斤左右(30%水分潮糧),這比普通農田畝均增産150公斤左右。

  放眼全省,各地在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上下足了功夫。

  北大荒集團集成措施提高單産,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産。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突出乾旱、低溫冷害等主要氣象災害,制定防災減災技術預案,落實減災技術措施;深入實施主要作物糧食單産提升行動,開展高産競賽,優化提升以“四良八化”為基礎的“北大荒農業生産模式”,成立三級包片技術服務隊伍,已陸續開始深入農場指導;全面推廣大豆根瘤菌接種、寬臺大壟勻密栽培等綠色增産技術。

  佳木斯市則是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為抓手,深度挖掘增産潛能。充分發揮各類示範典型在推動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打造大壟密植樣板田、高標準示範園區等各類示範典型50余處,累計建設規模突破20萬畝;堅持農時農藝標準不動搖,將標準化作業貫穿農業生産全過程,大力推廣玉米“三五”、分層變數精準施肥等新技術、新模式;以墾地合作為依託,重點扶持一批種植規模大、技術裝備先進、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生産託管服務主體,全市託管面積發展到400萬畝以上,推動農業生産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水準全面提升。

  省農業農村廳也為糧食作物提單産制定了一系列技術規程。在大豆上,重點推廣大壟密植、種子包衣、根瘤菌接種、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在玉米上,將重點推廣秸稈還田深翻埋或秸稈覆蓋免少耕保護性耕作、坐濾水種、大壟雙行、水肥一體、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在水稻上,重點推廣缽育擺栽、側深施肥、節水控灌、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

  錨定穩豆目標

  穩定大豆油料生産依然是今年春耕的“重頭戲”。

  在全省春耕生産暨穩定大豆油料生産工作現場推進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各地綜合施策,深挖大豆種植潛力。

  黑河市對2022年度大豆擴種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釋放大豆種植者補貼高於上年信號,堅定種植大豆信心;春節前,參照上年任務進行了分解,制定點位圖,建立臺賬,到戶到田;省補貼政策明確後,僅用一週時間快速敲準落實;所有涉農政策、資金向大豆種植戶傾斜;圍繞高産優質栽培技術、解決重迎茬問題等,培訓人員3.6萬人次。同時,各縣(市、區)也相繼出臺大豆種植鼓勵政策。

  大慶市則持續採取政策宣傳引導、耕地資源有效利用、降低大豆種植土地發包價格等措施,著力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以肇源縣為例,他們通過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合理髮揮農村閒置小菜園作用,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3萬畝。

  齊齊哈爾市則堅持多措並舉穩面積。該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位推動,牽頭成立大豆生産工作專班,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市級領導包縣區、縣級領導包鄉聯村、鄉鎮領導包村包戶的責任體系;將穩豆工作列為重點督查事項,每週通報落實情況;採取機動地發包固定一批、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保障一批、合理輪作種植一批、強化宣傳引導一批、政策傾斜支持一批、三調數據補充一批等“六個一批”措施,全市落實大豆面積1367.8萬畝,超省下達任務8.4萬畝,大豆種子、化肥已下襬到戶,落實面積全部建賬上圖。(文/攝 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天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