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綏化市: 科技賦能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3-05-26 09:37:4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黑龍江省綏化市: 科技賦能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航拍黑土地 黑龍江日報記者 孟維欣攝

  保護好黑土地,是糧食生産的關鍵。黑土地保護,既需要耕作方式的改進,更需要農田基礎設施的支撐。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各縣區,通過實施秸稈還田、建設高標準農田等措施,積極開展黑土“保衛戰”,在肇東市和明水縣今年的耕種現場,正進行著黑土地保護的綏化實踐。

  肇東市 給黑土地加油

  清晨,伴著隆隆的機械轟鳴聲,肇東市海城鎮雙利種植合作社張向軍操控著有機肥拋撒車,將腐熟好的有機肥拋撒在田間。“合作社將玉米秸稈與牛糞摻混堆漚發酵造肥,進行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對黑土地是很好的保護。”合作社總經理宋繼龍介紹,合作社年可生産有機肥4萬噸,初步形成了秸稈綜合利用産業鏈,解決了田頭秸稈送不掉和地裏有機肥吃不飽的問題。

  近些年,黑龍江省肇東市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將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向黑土地聚集,構建起建設、利用、保護黑土地的大格局,並成立黑土地保護利用推進專班,高位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瞄準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堅持保護優先,推動工程與農機農技、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逐步改善黑土地耕地內在品質、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讓黑土地“肥”起來,讓黑土層“厚”起來,讓黑土地“更有勁兒”,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昌五鎮二街村劉剛是全國種糧大戶,他通過秸稈覆蓋還田、深翻還田、土壤改良培肥等方式,持續提升玉米産量降本增效的能力,從以前會種地發展到如今“慧”種地。“你看,這裡土壤鬆軟不板結,秸稈還田能夠提高土壤的有機含量,改善土壤保濕性,減少養分損失,不僅省去耕地起壟費用,還能滿足玉米生長需要,這都是黑土地保護好的效果。”今年,劉剛將採用免耕技術種植玉米1.03萬畝。

  如今,隨著農民黑土地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綠色防控技術、航化植保作業、測土配方施肥等現代農業技術出現在田間地頭,以點帶面紮實推進黑土地保護。通過抓典型、樹標杆,肇東市對多年連作的地塊,動員農民參與耕地輪作、休耕項目,採取倒茬輪作、免耕播種、休耕等農藝措施,讓黑土地修養生息,給農田添後勁。

  2022年肇東市落實耕地輪作補貼面積1.98萬畝,保護性耕作完成163萬畝,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面積10萬畝,帶動域內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有效推動“畜禽—有機肥—農田”等循環經濟模式,既提升了耕地地力,又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讓黑土地保護更加高效。

  “每畝施1.5立方米玉米秸稈和畜禽糞污漚制的有機肥,不僅可以代替20%~30%化學肥料,而且每畝可以提高糧食産量100~150斤,還解決了農作物秸稈影響耕作和畜禽糞污影響環境的社會難題。”肇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韓志強介紹説。

  肇東市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穩步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提標改造工作,持續組織實施標準農田品質提升土壤培肥項目。目前已累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48.7萬畝。僅去年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8.01萬畝,完成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5萬畝,既鞏固和提高了糧食生産能力,又讓黑土地變成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良田,賦予黑土地持久“續航”能力。

  明水縣 打出保護組合拳

  針對黑土地保護問題,明水縣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式,打出一套糧食安全生産與生態保護並重的“組合拳”,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近年來,明水縣不斷加強技術集成創新,找準黑土耕地退化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構建肥沃耕作層,採取施用有機肥+秸稈粉碎翻埋還田、施用有機肥+秸稈粉碎聯合整地碎混還田和施用有機肥+秸稈粉碎旋耕還田為主的三種綜合技術模式,成立農業技術指導組,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講座和拋撒施肥技術指導。通過施用配方肥,達到農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間的平衡,使土壤的理化性狀得到充分改善,增加有機質含量,節本增效。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快速提升農田作業機械化程度,推動農田深松整理和秸稈還田的面積。

  “啥地一直用化肥都會變薄、變瘦、變板結,時間長了都會退化。土地是咱農民的根,一定得保護好。”明水縣繁榮鄉星火村村民付金凱説。

  2022年,明水縣對2個鄉鎮7個行政村的10萬畝黑土地實施有機肥還田、5.7萬畝黑土地實施秸稈還田、4.38余萬畝黑土地實施深松整地,重點解決了項目區黑土耕地有機質下降問題,持續改善黑土耕地品質,防止黑土耕地退化。

  為保護黑土資源,嚴防水土流失,明水縣大力開展侵蝕溝治理項目。通過溝頭防護、谷坊砌築、護岸砌石、植物封溝等溝道治理措施,形成綜合防治體系,進一步保護黑土地,提高農田利用率。目前部分地方取得了初步治理成效,2022年共治理侵蝕溝263條。

  明水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發力,科學打造高標準黑土農田建設,提高耕地品質,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加強對黑土地的保護。(孟維欣 霍永祥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