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黑龍江省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産計劃第一年,春耕生産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産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搶農時、爭進度、早啟動、高標準、快推進。目前,全省春耕生産基本結束,農作物全部播種在豐産期,為實現全年豐産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近日,黑龍江日報記者深入各地採訪調研,形成“高品質春耕築牢豐産基石”系列報道,今起刊發。
站在黑龍江省依蘭縣達連河鎮長興村長興屯的一處高標準農田邊,腳下壟臺一直延伸到一公里之外。極目遠眺,一馬平川的連片農田望不到頭。該村誠信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志民説:“小田變大田實現了土地面積和糧食産量雙提升,我們今年的目標是一公頃地打15噸糧以上,平均一畝地1噸。”
5月26日,韓志民駕車帶著記者馳騁在平整的田間水泥路上,“路修過後,車能一直開到田間地頭,大型農機具進地特別方便。”
站在農田邊記者看到,1500米長的壟臺上,玉米秧苗已經長出了三四片葉,長勢良好。
這處農田之前可不是這樣。韓志民説:“原來這裡是一片洼地,雨季山水下來,農田經常被淹。”不止如此,一家一戶的農田分散“零碎”,田間道路窄小,大型機械進地作業難度大。
合作社將村民的土地流轉後,便在這裡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各家各戶小而散的農田集中連片,整平小地塊之間的壟溝。拆除田間“溝壑”,修整農田土路,改良土壤,在田裏安裝物聯網……經過一年多的改造,有了如今的樣子:小田變大田、瘦地變肥田,渠相通、路相連。
記者了解到,該合作社一共流轉土地2.2萬畝,其中1.7萬畝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
韓志民興奮地説:“這麼一整,農田面積還增加了——100公頃地能多出3公頃,這能多打不少糧啊!”
依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辛文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建設高標準農田97萬畝,計劃到2025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25萬畝,到2030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5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後,項目區糧食産量平均每畝增産100斤。“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按照要求,我們計劃將剩餘229萬畝耕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黑龍江省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方面,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265萬畝,建成規模連續4年居全國首位,成為全國第一個超億畝省份,畝均增産超10%近200斤,為全省糧食産量實現“十九連豐”,端牢“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黑龍江省突出建設重點,優化區域佈局。優先向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産糧大縣傾斜,全省98%的縣建設任務均過萬畝,形成了一批1萬畝、5萬畝和10萬畝以上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最大連片面積達40萬畝,推動經營方式、生産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轉型升級。
黑龍江省還落實放管結合,加強項目監管。將項目評審、審批權限下放到市,將招投標下放到縣,充分調動各級單位部門積極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項目建成後,市級把關驗收,省級品質飛檢,確保工程管護順利移交。搭建高標準農田地理信息監管平臺,實現項目信息化管理,確保長久發揮效益。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黑龍江省還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40萬畝。(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天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