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郵儲銀行發佈首份《環境信息披露(TCFD)報告》
2023-06-01 14:41:31來源: 中國網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5月31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佈《2022年環境信息披露(TCFD)報告》,這也是郵儲銀行發佈的首份《環境信息披露(TCFD)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全面展現了2022年郵儲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部門要求,大力發展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積極探索轉型金融和公正轉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建設一流的綠色普惠銀行、氣候友好型銀行和生態友好型銀行的實踐與成效。

  優化頂層設計 加強戰略引領

  郵儲銀行將碳達峰碳中和及綠色銀行建設納入本行中長期發展戰略綱要和“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2022年,郵儲銀行制定了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建設一流的綠色普惠銀行、氣候友好型銀行和生態友好型銀行目標。郵儲銀行總行、分行及控股子公司成立碳達峰碳中和暨綠色金融領導小組,總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相關工作。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連續被中國銀行業協會授予“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連續兩年獲得明晟公司(MSCI)ESG評級A級。

  加大産品創新 支持綠色發展

  郵儲銀行堅守戰略定位,發揮資金優勢和網點優勢,圍繞“污染防治”“節能環保”“生態農業”等重點領域,推出光伏發電設備小額貸款、小水電貸款、排污貸、垃圾收費權質押貸款、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極速貸、小微易貸等綠色金融産品,創新“竹林碳匯貸”“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兩山貸”等産品,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在具體實踐方面,郵儲銀行落地多筆可持續發展掛鉤金融業務,創新貼現産品“綠色G貼”,在德交所發佈“STOXX中國郵政儲蓄銀行A股ESG指數”,承銷全國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能源保供”債權融資計劃等。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965.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38%;綠色債券投資餘額299.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58%;綠色債券累計承銷規模117.70億元;綠色融資餘額5,832.3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24%。

  堅持底線思維 加強風險管理

  郵儲銀行堅持底線思維,高度重視環境、社會和管治(ESG)風險管理。在制度建設方面,郵儲銀行制定了《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辦法》,將ESG要求納入授信管理全流程。在推進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方面,郵儲銀行率先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合作,將蔚藍地圖環保數據接入行內“金睛”信用風險監控系統,“基於大數據技術的綠色信貸服務”項目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金融數據綜合應用項目試點,不斷提升環境與氣候風險管理水準。此外,郵儲銀行還組織開展了氣候風險敏感性壓力測試和ESG及氣候風險專項排查,上線綠色標識自動識別和節能減排測算功能。

  加強合作交流 提升專業能力

  郵儲銀行積極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國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業協會、高校、研究機構等舉辦的研討交流活動;簽署《支持全國碳市場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行動方案》;出版《商業銀行氣候融資研究》專著,完成《碳中和目標下商業銀行低碳轉型路徑研究》報告;與戰略投資者國際金融公司(IFC)開展專業合作,學習借鑒國際綠色金融領先機構的經驗。

  深化綠色運營 提升綠色表現

  郵儲銀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項目,科學制定針對性的碳減排計劃;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36家一級分行及控股子公司主要負責人簽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書;發起“綠色辦公 低碳生活”倡議書,推動全行形成節能減排自覺意識和行動。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掛牌成立碳中和支行、綠色支行和綠色金融中心等綠色金融機構24家。

  對標國際準則 完善信息披露

  郵儲銀行通過年報、中報、社會責任(環境、社會、管治)報告、業績推介及路演活動等,充分披露自身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情況。與此同時,郵儲銀行主動對標國際準則,採納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成為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支持機構,簽署聯合國《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不斷提升信息披露品質。

  下一步,郵儲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勇擔社會責任,邁出用金融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定步伐,用郵儲綠譜寫“綠色讓生活更美好”的華美樂章,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範本”,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