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到外埠參觀學習先進經驗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近日,友誼縣28名年輕幹部走進縣委黨校,作為第一批“突破提升”戰略集訓班學員,參加了為期一週的集中培訓。“理論+模擬”“參觀+體驗”等創新的授課方式,讓年輕幹部接受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培訓和一場全新的體驗。
精準施教 內容豐富幹貨多
開班的第一天,縣委黨校的老師圍繞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行動綱領、提高年輕幹部調查研究能力、“傳承北大荒精神 建設美麗新友誼”、學習新《黨章》奮鬥新偉業等方面內容為學員們作了專題輔導,大家認真聽、仔細記,將所學知識消化領會。
“作為一名年輕幹部,我認為要找準角色定位,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還要拓寬思路,解放思想,通過廣泛了解學習其他先進地區的發展案例,內化為提升友誼縣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將知行合一作為今後的工作方法,為友誼縣經濟高品質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在分組討論環節,大家圍繞“年輕幹部能力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這一議題進行了結構化研討。
“這次培訓我們改變以往模式,以年輕幹部成長需求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全流程沒有‘輕輕鬆鬆’,目的就是要在全縣形成重視、培養、磨礪年輕幹部的濃厚氛圍。”討論期間,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浩全程旁聽觀摩,近距離觀察了解幹部。
據了解,此次培訓採取“集中授課+幹部講座+結構研討+實地觀摩+情景模擬+成果彙報”六位一體模式,針對年輕幹部成長需求,將體驗式教學和自主選學相結合,安排專題課程6門、晨讀計劃8項、自學內容4項,組織交流研討12場,實戰化教學佔比達到60%。同時,把年輕幹部黨性教育擺放到突出位置,設置了北大荒精神專題教育模組和廉潔從政教育模組。
立足工作崗位助力農民增收
邊走邊學 方式革新效果佳
“作為年輕幹部,應該主動開展調研和服務,將‘腳底的泥土’變為我們‘心中的底氣’……”在結構化研討課堂上,學員們圍繞“新時代年輕幹部應如何擔當作為”,談思路、談體會、談打算,現場氛圍異常激烈,在催化師的引導下,你提問題,他來回答,課堂上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引入結構化研討是本次培訓一個特色環節,圍繞“我的五年規劃”、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如何提升新時代新征程優秀年輕幹部能力素質等課題,讓學員結合自身找問題和原因,發表自己的觀點,形成“水波效應”,提升實操能力,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思路對策。
從廉政教育基地到電子商務中心,從省級標杆黨組織到省級文明社區,在實地觀摩現場,學員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豐富了感性認識。這次培訓將課堂搬到鄉村振興一線、創新産業一線、服務群眾一線,變以往的“坐著聽”為現在的“走著看”,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為現在的“主動思考”,全面增強年輕幹部調查研究、問題分析、制定對策等能力,以立足實踐保障培訓品質。“現場觀摩學習,讓我們了解到其它地區的好思路、好做法和好經驗,很受啟發。” 培訓班班長孫學志表示。
“新的授課方式給學員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增強教學的鮮活性是增強黨校課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通過參與鮮活的教學活動,提升學員語言組織、應急處理、組織協調等能力。”縣委黨校教師賈西敏説,此次創新課程突出政治性、鮮活性、針對性,是積極探索特色教學,創新黨校教學方式、提升幹部培訓實效的重要舉措。
補能充電 學思踐悟收穫滿
“參加這次培訓,不僅是一次理論知識的再武裝,更是一次難得的思想洗禮。培訓課程推出‘多元特色套餐’,設置科學,內容豐富,既有課堂上‘傳真知’的教學安排,也有深入現場‘取真經’的實地活動,還有‘展真言’的結構化研討,更有激發蓬勃朝氣的學習實踐演練。”培訓結束後回到工作崗位的趙勝男感觸頗深。
趙勝男説,通過培訓,她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無論是交流座談還是彙報演出,都是以小組形式進行大比武。學員們集思廣益、齊心協力的思想碰撞、頭腦風暴,就是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起拼,展示出了年輕幹部的奮發向上、熱血青春,凝聚起團結協作、提效爭先的強大合力。
培訓效果好不好?學員學的怎麼樣?需要依靠科學的評估機制來檢驗。此次培訓改變以往“一張試卷定優良”的“小考”方式,將學習成果以彙報演出、登臺發言、面試答辯的方式“曬”出來,讓學員在“大考”中檢驗學習成效。同時,縣委組織部將成果轉化作為培訓的最終落腳點,組建學員綜合表現評估小組,指派3名督學員全程跟學,對學員培訓期間現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撰寫評價意見,評價結果裝入年輕幹部成長檔案,作為日後選拔使用的參考依據,形成了“學、研、踐、考、評”閉環評估模式,確保培訓效果不打折扣。
“課程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在這裡我收穫了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的快樂,這不僅是一場知識上的儲備、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是寶貴的人生經歷。”培訓結束後,學員們普遍表示,此次培訓受益匪淺,既開闊了眼界,又鍛鍊了本領,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今後的工作中,將把學習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和綜合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王博 黑龍江日報記者 潘宏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