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望奎 鄉村産業“多點開花”
2023-07-18 13:33:3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望奎 鄉村産業“多點開花”

望奎一景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如何將鄉村價值挖掘出來,盤活鄉村資源,激活發展新業態?怎樣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望奎縣用鄉村産業多樣化發展的生動實踐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果蔬園結“致富果” 帶動脫貧戶就業

  在望奎縣蓮花鎮廂黃後三村果蔬園區裏,負責人王福成正帶著工人們為大棚裏的櫻桃樹施肥、澆水。今年的棚室櫻桃為園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即使採摘季已過,大夥對果樹的管護也沒有絲毫懈怠。

  “這幾棟棚裏有700多棵美早櫻桃,按每棵樹結30斤果、每斤賣70元來算,今年能給園區帶來約150萬元的收入。”王福成指了指身邊一棵樹齡5年的櫻桃樹説,現在這批樹還沒正式進入盛果期,1到2年後的産量將更為理想。

  王福成説,廂黃後三村從2017年開始建設果蔬園區,規劃面積2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棚室6萬平方米。到2020年底,已建成棚室56棟5萬平方米,總投資實現3700萬元。其中有溫室大棚36棟、日光大棚20棟。目前,固定資産已全部移交到村,都在運營中。

  “我從園區剛建成時就在這幹活,每年收入還不錯。”對於脫貧戶王亞榮來説,2017年是一個好年份,有了好政策的支持,自家住了多年的危房得到了改造,村裏的果蔬園區也讓年紀較大的她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現在的她每天可以在這領到80元的工資,每月能掙2000多元。

  “果蔬園區作為我們村一個重要的帶貧基地,主要採取資産收益帶貧、股份經營帶貧和園區務工帶貧3種方式。”王福成介紹,園區將棚室租賃給致富帶頭人,村集體年收入租金34萬元,可帶動18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每戶均實現增收2000元。村集體籌資組建了果蔬專業合作社,脫貧戶以“帶樹入社”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年均增收1300元,豐果期戶均年增收3500元。此外,利用園區務工與公益崗位,累計帶動脫貧戶就業57人次。

  現在,王福成正埋頭研究無花果栽培技術,爭取讓果蔬園區能夠全年向市場輸出鮮果産品。

  養牛、做餅、農機服務 增收廣開門路

  “多條腿走路”是廂白滿族鄉前惠五村發展産業的顯著特點。前惠五村黨總支書記宋玉君説,過去一個時期,前惠五村收入渠道單一,只能勒緊腰帶過日子。面對這一現狀,村黨總支橫下心來廣開門路,發展了和牛養殖、手工筋餅加工、農機服務等項目。

望奎 鄉村産業“多點開花”

大型農機具

  每天到村委會監視器前查看4里外的養牛場情況,是宋玉君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從2018年開始,前惠五村先後分3批項目工程進行養牛場的建設,通過村企合作發展和牛養殖,目前建成牛棚4棟,存欄量達160頭,養成的牛犢由企業以每頭1.2萬元的價格收購。

  “企業會對牛犢進行驗收,每多出標準體重1斤獎勵50元,這關乎村集體收益,所以在飼養環節可馬虎不得。”宋玉君説,養牛場的收益被靈活應用於無勞分紅與公益崗位的務工支出,同時帶動脫貧戶4人就業,每人年收入可達3萬元。

  目前正是大田夏管的關鍵階段,村裏的農機手們很是忙碌。2021年,前惠五村成立農機合作社,購置農機具22台套,培養出多名本村的農機手,為村中5000畝土地提供耕種防收等環節服務,同時以計時收費或按畝收費的方式在周邊村進行農機作業。

  村黨總支幫壯勞力端起了飯碗,也給“廚娘”們安排了好工作。與村委會一道之隔的食品加工廠吸納了村中20位“廚娘”就業,明亮衛生的車間裏,她們巧手攤出又薄又香的筋餅,這些筋餅在精心包裝後交由合作企業進行銷售,工人們每月能領取最高6000元的計件工資。

  脫貧戶丁德香攤得一手好筋餅,勤勞的她每天淩晨三四點就和其他姐妹們一起開始工作。在經歷父親癱瘓、丈夫去世後,丁德香和孩子相依為命,生活曾一度無望。如今,她收入穩定,孩子也已畢業工作,生活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勞有所得,提振精神,是這個車間給予村莊最好的禮物。

  目前,宋玉君和村兩委成員們正在申請食品加工廠的新商標,叫響本村的特色筋餅品牌。

  一個個農業項目落地生根,一片片特色産業開花結果,一條條産業發展惠民路讓農民鼓起“錢袋子”,助推本地區形成産業振興、村集體增收、農民獲利的良性發展格局,必將讓村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飽滿。(黑龍江日報見習記者 梁金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