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以解放思想實效推動轉型振興高品質發展
2023-07-24 10:39:3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大慶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優良傳統,努力推進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加快建設世界著名的資源轉型創新城市、中國新興的數産深度融合城市、全省領先的高品質發展城市。

  一是破除路徑依賴,銳意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堅定走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由之路”的政治要求,是順應發展趨勢的時代要求,是加快轉型振興的實踐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我們切實強化改革創新意識,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緊迫感責任感,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持續釋放科技創新“第一動力”,通過改革的思維釋放發展活力、創新的辦法激發內生動能、開放的手段暢通要素循環,不折不扣把黨中央部署的改革創新任務落實落地,推動經濟由小循環、內循環向大循環、外循環轉變,奮力闖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振興之路。大慶在“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支持傳統産業改造、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多次獲得國務院表揚肯定。

  二是增強市場觀念,壯大市場主體。推動高品質發展活力在市場、空間在市場、出路在市場,在新一輪競爭賽道中,誰能科學運用市場機制,誰就能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更高的發展品質。我們切實強化市場意識,堅決破除制約市場經濟發展的落後觀念和慣性思維,牢牢把握科學正確的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公平高效的市場經濟實踐路徑,更好地理解運用市場規律、更多地依靠市場機制推動高品質發展。大慶市深度融入“龍粵對口合作”戰略,與惠州簽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廣藥集團等重點項目10個、投資總額104.3億元;出臺《振興發展民營經濟的實施意見》,市場主體發展到28.79萬戶,企業數量達到5.17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23.09萬戶。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積蓄髮展動能。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生存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是加快轉型振興的“催化劑”,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助推器”。我們切實強化營商環境意識,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理念,錨定“東北第一、全國一流”目標,全面提升“優環境、促發展”的工作質效,持續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惠企安商的政策環境、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真正以高水準營商環境助推高品質發展。大慶市深化“證照聯辦”“全城通辦”等服務模式,創新開展行政執法問題專項整治和“進民企、知企情、助轉型”等助企活動,深入開展包聯企業“敲門行動”,受理包聯企業資金融資、物流運輸等訴求983個、辦結率97%,營商環境建設考評結果一季度位居全省第2名,市市場監管局獲評“全國行政執法先進集體”稱號。

  四是強化趕超意識,勠力晉位爭先。“有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是大慶最突出的實踐品格。大慶市切實強化晉位爭先意識,以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百年為契機,持續憶鐵人學鐵人做鐵人,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以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多作貢獻的實際行動,以精準對標、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實績實效,跳起摸高、勇創一流。大慶市承接全省“4567”重大産業佈局,構建“1+3+5”現代工業新體系,謀劃儲備戰新産業項目123個、年度計劃投資189億元,聖泉全球首個百萬噸生物質精煉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用、明陽大慶基地全球陸上最大葉輪直徑風機下線,産業發展加速“換道超車”。

  五是提振精神狀態,提升品質效率。實現新跨越、取得新突破,品質是根本,效率是關鍵,必須不斷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迅速掀起幹事創業熱潮,全面築牢大慶轉型振興、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優勢。我們切實強化品質效率意識,把握“奮進之年”展現“奮鬥之姿”,運用“四個體系”,推行“專班工作法”“一線工作法”“閉環工作法”,保持“舍我其誰、只爭朝夕”的幹事勁頭,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拿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凝心聚力拼經濟、上項目,全力以赴促轉型、謀振興。新年伊始,大慶市召開全市高品質發展大會,實施“活力大慶”13項行動,啟動新簽約落地千萬元以上項目52個、簽約額206.8億元,落實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51個、總投資1538億元,打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2戶,高品質承辦全省第五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舉辦城市嘉年華、露營節等“爆款”活動,在新征程新賽道上跑出“大慶速度”。(大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