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龍江哈爾濱傳承創新冰雪雕技藝 鏤冰雕瓊 八方客來(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摩天輪 供圖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核心閱讀
冰雪雕技藝是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被稱為“減法的藝術”。冰雕重在雕刻,美在晶瑩剔透;雪雕注重塑形,美在潔白樸實。隨著哈爾濱冰雪旅遊知名度迅速提高,這項精湛的非遺技藝也為更多人所知曉。創新技藝、開發特色産品、開展研學活動……冰雪旅遊持續帶動冰雪雕技藝傳承升溫。
冬季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銀裝素裹。松花江畔北岸,冰雪大世界熱鬧非凡,一路之隔的太陽島雪博會太陽湖旁,頭戴雪花冠、身披素白袍的雪雕作品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這個冬天,“冰城”哈爾濱“火”遍了大江南北。不久前的元旦假期,哈爾濱市累計接待遊客304.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9.1億元,雙雙達到歷史峰值。澎湃的旅遊新動能背後,是哈爾濱底蘊豐厚的冰雪文化,其中就有一項歷史悠久的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冰雪雕技藝。
巧思在雪花和冰晶中綻放
哈爾濱被稱為“冰城”,寒冷漫長的冬季為發展冰雪旅遊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冰雪雕技藝應運而生。
冰雪雕技藝被稱為“減法的藝術”,全憑雕刻師傅的手上功夫。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冰雪雕技藝傳承人張偉洪説:“冰雕重在雕刻,美在晶瑩剔透;雪雕注重塑形,美在潔白樸實。”“據2021年的統計,黑龍江共有3600多名專職冰雪雕藝人,現在冰雪産業成為熱潮,人數應該會更多。”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冰雪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鑫説。
在哈爾濱,冰雪雕藝人可謂臥虎藏龍。前不久,張偉洪的兒子張博奧從廣東回到哈爾濱,看到張偉洪近年來做出的“新花樣”,直呼“變化好大”——
結合冰版畫、冰雪畫和水彩畫,創新出冰彩相融的拓彩冰雪畫;結合古法陶瓷,製作讓冰花“綻放”在瓷器上的冰花瓷;結合紙雕和聲光電,雪雕畫在冰雪大世界的文創商店暢銷……冰雪雕技藝早已不再停留于拿著扁鏟、尖刀鑿冰鏟雪,更多巧思在雪花和冰晶中綻放。
“我師傅曾講過‘傳承不是重復,一切在於創造’。對冰雪雕技藝這項非遺,我們要傳承,更要讓它看得見、摸得著、有品質、可體驗,這離不開創新。”張偉洪説。
特色産品克服季節局限
在哈爾濱,以冰雕、雪雕、冰雪娛樂項目為主的兆麟公園、太陽島雪博會和冰雪大世界匯集了冰雪雕技藝的精華。冰雪大世界宛如冬日浪漫童話:陽光照耀下,冰雪建築晶瑩剔透,熠熠生輝,行走其中,總會被造型多樣的冰雕吸引。
“我體驗了一把冰雪版‘速度與激情’。”在冰雪大世界521米長的冰滑梯上,重慶遊客劉女士領略到冰上滑行的快樂。
1月5日,在2024中國冰雪旅遊發展論壇上,面積816682.5平方米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被認定為“世界最大冰雪主題樂園”,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如此宏偉的規模,背後是15天內、數百名冰雪雕師傅和1萬多名工人24小時三班倒的日夜奮戰。
受季節和溫度影響,保存時間短,也成為冰雪雕技藝面臨的一大挑戰。為此,張偉洪結合紙雕設計出了雪雕燈,結合琉璃設計出了冰雕燈。“紙和琉璃不會隨著溫度升高而融化,也能讓我們的技藝跨越時間和空間傳播得更久、更遠。”
冰雪大世界的文創産品櫃檯前,冰雕燈和雪雕燈旁圍了許多遊客。“既能展現哈爾濱的冰雪美景,價格也不貴,很適合買給家人當禮物。”來自福建的遊客胡女士一連買了好幾個雪雕燈,把哈爾濱的景色“打包帶走”。“開園以來,張偉洪設計的冰雕燈和雪雕燈已經賣了1000多件,很受歡迎。”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昕説。
黑龍江省文旅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著力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水準,以開發特色非遺産品為重點,探索“非遺+研學”“非遺+民宿”“非遺+文創”等發展模式,提升非遺旅遊創意設計水準。
提升遊客體驗感和參與感
“持續的高品質景區建設和品牌打造,使冬季的哈爾濱吸引力十足。遊客們在欣賞冰雪美景的同時,也能直觀感受到精湛的雕刻技藝賦予冰雪的文化韻味和獨特魅力,這都有利於推動冰雪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趙澤斌説。
隨著大眾旅遊需求日益多樣化,冰雪旅遊更注重遊客體驗感和參與感,研學旅行成為熱門選項。哈爾濱作為知名冬季研學目的地,冰雪雕是熱門項目。
阿什河畔,以冰代紙、以刀為筆,張偉洪帶著15名來自天津的小朋友進行“拓彩冰雪畫”研學創作,濺起冰花片片。張偉洪一邊雕刻一邊講解冰雪雕技藝的相關知識,“我們做的叫拓彩冰雪畫,需要提前在冰板上畫出造型,然後雕刻、拓彩、塗色,再進行拓印……”
除了參加研學活動,張偉洪還在哈爾濱市奮鬥小學、香坊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成立了冰雪雕技藝工作室。“只有讓非遺‘活’在日常、‘活’在年輕人手中,才能真正地傳承其獨特價值。”
隨著冰雪雕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高校也加入傳承冰雪雕技藝的行列。“黑龍江省有10多所高校專門設置了冰雪雕技藝課程,時常舉辦相關賽事。”張鑫説,相信冰雪旅遊的熱度會帶動更多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讓更多人加入傳承的隊伍。(人民日報記者 郭曉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