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新政密集出臺、一條條新規持續發力、一件件實事落地見效……去年以來,黑河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高位推動,主動對標先進,創新服務舉措,聚焦企業和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難點,推動形成一批有力度、有突破、有成效的改革成果,為持續優化全市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持續“加力”“增碼”。
改革破題——
科學佈局聚合力
42個部門1530件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22家單位,366項事項進駐“一窗受理、綜合服務”,“綜合受理”比例達100%;水、電、氣、熱、訊5種公共設施報裝實現“一張表單”受理……一條條暖心措施既是一份惠企惠民大禮包,更是一諾千金的鄭重承諾。黑河市聚焦企業需要破解的痛點、難點、堵點,推出了一項項實打實的舉措為企業“減負”,讓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為方便企業群眾隨時隨地查詢辦事信息,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梳理,梳理本市示範事項1497項,推進省、市、縣、鄉四級政務服務事項同標準、無差別、同流程規範運行,率先完成全省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梳理工作,完成3.86萬個事項認領、編制工作。指導39家中省市直單位制定373項行政許可事項流程圖。推動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大廳統一辦理,實現“一窗通辦”。42個部門1530件事項可通過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辦理,網上可辦率達100%。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與自貿區橫琴片區合作推出“跨省通辦”服務。依法調整行政權力事項796項,鼓勵各審批職能部門積極向國家、省、市爭取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急需的相關政策,實現“行政審批不出區”。優化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功能,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進駐“一窗受理、綜合服務”單位22家,事項366項,事項“綜合受理”比例達100%,水、電、氣、熱、訊5種公共設施報裝實現“一張表單”受理。
信用護航——
守信踐諾添動力
“多虧了信用修復,不然因為一條行政處罰的失信信息,對公司發展將造成很大影響。”一家剛拿到信用修復確認通知書的企業負責人激動不已……以“信用之手”強化企業的規則意識,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黑河市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公共信用評價、信用綜合監管和信用獎懲體系,讓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為誠信企業亮起綠燈。
健全守信踐諾機制,1505個政府部門、24604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誠信承諾,政府機構承諾數據佔比覆蓋率達到100%。完善自然人誠信積分應用管理,依託數字信用平臺歸集自然人信用信息數據129萬餘條,受益人數達萬餘人。依法依規實施信用修復,全年累計幫助335家市場主體、2079個自然人退出失信名單。深化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建設,下發2批次18條行政許可風險預警信息名單。大力推廣“信易貸”,平臺註冊企業數達到44143家,實現成功授信258筆,授信金額15.41億元。加大“碼上誠信”推廣應用力度,創新“碼上誠信+交通運輸”“碼上誠信+熱費優惠”等33個應用場景。《黑河專屬達子香分信用場景惠遍全城》榮獲“新華信用杯”全國信用應用場景微視頻大賽獲獎作品。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目錄電子化進程,歸集信用信息3311萬餘條,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17個領域拓寬信用報告應用場景,報送相關領域案例20個。
制度先行——
數字引擎激活力
如何讓政務服務“觸手可及”?近年來,黑河市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提升數字化智慧化水準,推進“制度創新+技術創新”,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建設共享大平臺、慧治大數據、共治大系統,通過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臺、新渠道。
“以前要準備資料跑到窗口現場才能辦理的事項,現在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辦好了,真的很方便!”“開辦企業在家就能通過互聯網提交全部申請材料,直接就能領取營業執照”……
應用智慧不智慧、操作起來方便不方便,群眾最有話語權。黑河市不斷加強電子證照種類匯聚,對接市政府數字認證系統及國、省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系統實現紙質證照向電子證照的初步轉化、應用與電子證照庫的歸集、上報,匯聚合格電子證照種類538種,匯聚到省一體政務服務平臺現行有效數據超過164萬條,全市政務服務部門電子印章發放率達100%。
全面提升數字化技術運用能力與數字素養,在首屆全省數字政府數智創新應用大賽上,《黑河文旅蝴蝶雲智慧化創意谷一期“黑河中俄跨境無障礙服務系統”》榮獲十佳案例第一名,《黑河市持續推進自然人誠信積分試點管理,打造“數字化信易+”黑河樣板》和《智慧農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榮獲十優案例。(記者 王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