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冰雪邂逅科技,一場關於速度與創新的交響在松花江畔奏響。2月7日,第九屆亞冬會盛大啟幕,哈爾濱新區以強勁科技實力與蓬勃新質生産力,為這場冰雪盛會注入“新”動能,更以“新區實踐”為龍江冰雪經濟高品質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突破壁壘
為國産品牌提供“硬核支撐”
亞布力滑雪場的雪道上,冰雪歡騰體育裝備科技(哈爾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冰雪歡騰公司)研發的航空級碳纖維滑雪板,以輕量化、高彈性特性,助力現場裁判、救援醫生疾馳如風,該公司研發的市面上最輕的碳纖維滑雪頭盔同步為他們的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冰雪歡騰公司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九屆亞冬會雪具區域供應商,背後是哈爾濱新區“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提供用地保障、産業配套等政策支持,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助力企業在冰雪裝備製造領域實現突破。
“我們與哈工大院士團隊合作,將碳纖維、高彈纖維、鈦合金等航天材料創新應用於裝備製造中,産品性能與安全實現了質的飛躍。”冰雪歡騰公司總經理胡照會表示,特種複合材料的創新應用,讓公司突破了國産品牌在工藝和原材料方面被“卡脖子”的困境。這一突破成功推動中國品牌躋身國際賽事雪具供應商行列,首次打破了國外品牌在國際賽事上的壟斷,展現了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指示,哈爾濱新區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産業鏈發展,積極引入了冰雪歡騰公司。如今,冰雪歡騰公司已成為新區冰雪裝備製造産業的標杆企業,並帶動了一批相關企業集聚發展,為新區冰雪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智造奇觀
極寒中的光影“黑科技”
在亞冬會開幕式上,冰雪大世界分會場以“冰雪之城”的夢幻光影震撼了全國觀眾。哈工大張海峰教授團隊研發的冰雪景觀燈光碟機動智慧控制系統和人機互動燈光控制系統功不可沒:工業級晶片抵禦極寒,毫米波雷達感知遊客動作,5G網絡實時傳輸數據,不僅讓這裡化作“七十二變”的燈光秀場,更讓冰墻“會呼吸”、地臺“懂互動”,科技的力量讓冰雪景觀變得富有靈性。
“新區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測試應用場景,加速了技術落地。”張海峰教授表示,哈爾濱新區一直將他們團隊作為儲備項目進行跟蹤服務,他感受到了新區強烈的招商引資誠意,計劃今年將項目落地新區,搭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直通車”,加速産業化進程。
哈爾濱新區將科技企業招商引資作為推動新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積極吸引科技企業入駐新區。哈爾濱新區近兩年成功引進了一批高品質科技項目,涵蓋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多個領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科技創新勢頭強勁。
未來圖景
機器人島開啟冰雪“智變”
在亞冬會火炬傳遞活動中,樂聚人形機器人以擁有40個自由度的靈巧身姿驚艷亮相,與童聲合唱團一同迎接聖火的到來,並與火炬手擊掌慶祝。
這一“吸睛”場景的背後,是哈爾濱新區“智慧機器人島”的謀篇佈局。目前,樂聚人形機器人技術轉化中心已在新區選址,近期將舉行揭牌儀式。
“機器人不僅是亞冬會的‘氣氛組’,更是新區搶佔未來産業的‘先手棋’。樂聚機器人公司總部位於深圳,我們希望通過落地樂聚機器人項目,助力深化哈爾濱、深圳兩地的對口合作。”哈爾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王虹表示。
哈爾濱新區在深哈産業園規劃建設“智慧機器人島”,從園區規模、規劃設計、生態體系、要素保障、建設標準等5個維度對標國內領先園區,深入挖掘整合哈工大、哈工程等院校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潛力和可商業化項目,聚焦工業、服務、特種等3個機器人主要發展方向和深空、深海、製造業、農業、醫療等5個龍江特色應用領域,打造機器人産業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區域協同創新中心和機器人技術商業化、産業化集成應用創新高地,有力支撐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倍增戰略和未來産業加速孵化戰略。
從國産雪具打破壟斷到智慧系統點亮極寒,從知識産權護航到機器人産業築基,哈爾濱新區踐行著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擔當。數據顯示,僅2024年,哈爾濱新區轉化科技成果477項,佔哈爾濱市的44%;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78家,佔全市的41%;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總量佔全市的39%,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總量佔全市的30%;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全區總産值已達23%。
乘亞冬會東風,這片土地正將“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新質生産力的鮮活樣本。冰雪之上,創新的火炬永不熄滅;黑土地裏,科技的種子正在生長。(楊爽 黑龍江日報記者 薛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