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良種“黑河43”“龍粳31”全國推廣面積最大
2025-06-12 10:08:2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甄鏡媛責編:

良種“黑河43”“龍粳31”全國推廣面積最大

圖片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記者日前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省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710個,有25個農作物品種入選國家推廣目錄,有17個入選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1個入圍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大豆品種“黑河43”、水稻品種“龍粳31”均出自我省。同時,我省還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庫,創制出世界首例無肌間刺鯽新種質,育成全國首個耐鹽鹼冷水魚新品種。

  “十四五”期間,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種業振興的決策部署,加快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一些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實現新的突破,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種業振興邁出堅實步伐,為全省糧食産量登上1600億斤臺階、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在種質資源保護方面,實施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行動,育種創新資源基礎更加堅實。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對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進行科學謀劃和統籌部署。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圓滿完成了歷時3年的種質資源普查,共徵集和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5604份。重新發現黑河馬,實現全省種質資源系統性摸底。建成了4個國家級農業種質資源庫、5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及6個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庫(圃),保存農業種質資源21.67萬份,構建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成全國最大的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庫、庫容達到30萬份。有關部門完成種質資源精準鑒定7000余份,鑒定出多花夾野生大豆、粗脂肪含量24.14%的高油大豆、耐鹽鹼大豆以及極早熟水稻等優質資源,助力種業創新攻關行動。

  在種業創新方面,持續加大攻關力度,加快種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龍民黑豬”配套係通過國家審定,填補了40年來我省生豬配套係方面的空白;虹鱒“水科1號”、鏡鯉“龍科11號”成功入選2024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産品;“雅龍1號”成為全國首個耐鹽鹼冷水魚新品種。

  作為種業技術創新的主體,目前全省農作物種業企業發展到549家,居全國第6位。墾豐種業、龍科種業等7家企業進入全國大豆種子銷售10強,富爾農藝、益農種業等5家企業進入全國水稻種子銷售10強。在種業基地建設方面,目前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年繁種面積450萬畝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國家馬鈴薯種質資源試管苗庫保存數量亞洲最多。(記者 周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