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生態旅遊區地標。記者 劉大泳攝
三江口國家濕地公園裏的“巨蛋”觀鳥臺。記者 劉心楊攝
赫哲祖源非遺數字體驗館。紀世強攝
同江,這顆鑲嵌在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的璀璨明珠,正以兩江相擁的磅薄之勢,悄然掀起一場文旅融合的變革浪潮。這座曾以邊貿聞名的口岸城市,如今依託獨特的生態資源與赫哲族文化底蘊,以開放之姿開啟全域旅遊提質升級的新征程。
近日,記者來到這座山美、水美的邊境小城,一同探訪“赫哲祖源”街津口、赫哲祖源非遺體驗館、三江口國家濕地公園、三江口生態旅遊區等旅遊景點,感受這裡古老的漁獵文明和美麗的自然風光。
“雙色水”奇觀惹得遊人醉
晴朗的天空下,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三江口生態旅遊區再現“雙色水”自然奇觀,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形成鮮明的黃黑分界線,兩江之水並行東流數十里而不相融,場面蔚為壯觀。
作為三江平原保存最完好的濕地生態系統,該景區以“江匯於此、路始於此、海通於此”聞名。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一獨特現象是由於兩江水質、流速差異所致,被譽為“東北自然奇觀”,已成為景區最具吸引力的景觀。
景區內遊人如織,來自上海的遊客張先生興奮地説:“早就聽説這裡的‘雙色水’神奇,今天親眼所見確實震撼,不虛此行。”
除自然景觀外,景區內同三公路零起點紀念碑、中俄界碑等人文景點也備受關注。赫哲族博物館通過豐富的展品,向遊客展示當地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
據悉,三江口生態旅遊區四季皆宜遊覽:春季可賞開江盛景,夏季可乘遊船觀光,秋季氣候涼爽適宜觀景,冬季則可觀賞珍稀的清溝現象——氣溫降至零下江水仍不結冰。
景區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完善服務設施,為遊客提供更好的觀光體驗。目前,景區已做好各項接待準備工作,迎接即將到來的全省旅發大會。
數字科技賦能古老漁獵文明
作為2021年獲批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同江市赫哲祖源非遺數字體驗館這座以赫哲族傳統“木刻楞”建築為原型的展館,正通過創新方式讓古老的漁獵民族文化煥發新生。
“太神奇了!魚皮畫竟然能通過螢幕‘活’起來!”來自哈爾濱的李先生在互動體驗區興奮地説道。展館巧妙運用數字技術,將赫哲族伊瑪堪説唱、魚皮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動態影像、虛擬現實等形式生動呈現,吸引了大批研學團隊和遊客駐足體驗。
據館方工作人員介紹,作為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赫哲族非遺展示館,這裡不僅陳列著豐富的傳統手工藝品、民俗器物,更通過“靜態展示+活態傳承+互動參與”的創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開館以來,已接待研學團隊超200批次,成為黑龍江省非遺教育的重要基地。
原始生態美景引客來
同江三江口國家濕地公園仍保持著原始自然風貌,泡沼遍佈、河流縱橫。作為三江平原東部保存最完好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該公園濕地面積達1001公頃,濕地率高達88.5%。園內自然植被以沼澤化草甸和灌叢為主,生態環境原始純凈。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生長著313種植物,包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同時棲息著201種鳥類、20種獸類及多種魚類、兩棲和爬行動物,堪稱“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登上觀鳥塔,能看到各種珍稀鳥類,特別適合帶孩子來親近自然。”來自北京的遊客王女士説。公園內設有濕地景觀大門、觀光木棧道等設施,遊客既能休閒觀光,又能接受生態科普教育。
目前,公園被劃分為生態保育區等五大功能區,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旅遊。未來,該濕地公園將繼續加強生態監測與修復,為遊客提供更優質的生態旅遊體驗。
赫哲族村落展現獨特魅力
“伊瑪堪的歌聲回蕩在黑龍江畔,魚皮衣的紋路訴説著古老故事……”記者走進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在這個被譽為“赫哲祖源”的4A級旅遊景區,親身感受中國少數民族的獨特魅力。
位於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的街津口鄉,森林濕地環繞,生態環境優美。在赫哲族文化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明珍正向遊客展示魚皮製作技藝:“一張魚皮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做成衣服,這是我們祖輩傳下來的智慧。”現場遊客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珍貴的非遺傳承。
“第一次吃到‘塔拉哈’生魚片,鮮美的味道讓人難忘!”來自廣東的遊客趙女士興奮地説。記者看到,遊客們不僅可以品嘗赫哲族特色美食,還能入住傳統民居“撮羅子”,體驗原生態的漁獵生活。
在街津口赫哲族鄉北山旅遊景區,有一家“江畔赫韻”文創旗艦店,每天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購買當地特色文旅産品。人形玩偶“小薩”和“小滿”,明信片、衛衣、水杯、團扇等帶有赫哲文化元素的文創産品,衛明村“寒地玫瑰”花茶,衛墾村“烏日墾麥得”煎餅和麵粉,衛華村“玖屯”蜂蜜、刺五加茶等農特産品很受歡迎,這個由街津口赫哲族鄉6個行政村共同謀劃運營的創意經濟産業項目為街津口旅遊注入新活力。
街津口赫哲族鄉文化站站長介紹,每年夏季“烏日貢”節期間,遊客量可達平日三倍。目前,該鄉已形成“非遺展示+生態觀光+民俗體驗”的特色旅遊模式,通過同街公路與市區便捷連接,成為黑龍江邊境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跨境通道架起“連心橋”
清晨的江霧還未散盡,同江口岸已迎來首批跨境遊客。這裡創新打造的四季通關體系成為連接中俄的紐帶——明水期的渡輪、流冰期的氣墊船、寒冬的固冰浮橋,讓兩國遊客全年暢行無阻。剛體驗完中醫理療的俄羅斯遊客安娜豎起大拇指:“這裡的針灸和推拿太神奇了!”
隨著佳木斯—同江—比羅比詹國際班線開通,以及全省首趟中俄跨境旅遊專列鳴笛啟程,跨境旅遊迎來爆髮式增長。2024年,口岸出入境遊客達1.4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677.3萬元。四條精心設計的跨境線路串起國門界碑與異國風情,“起點打卡+跨國旅行”的創新模式讓遊客王先生感慨:“站在祖國東極,再跨出國門,這種體驗獨一無二。”
界江夜色中,非遺實景演出的光影在水面搖曳。從四季暢通的跨境通道到火爆出圈的燈光秀,從冰天雪地的雪地賽車到走向世界的鰉魚月餅,同江用“跨境破局、項目築基、活動賦能、IP鑄魂”的組合拳,書寫著邊境文旅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賀東旭 記者 劉大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