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杜爾伯特大鵝産業“振翅高飛”
2025-07-23 10:40:4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甄鏡媛責編:

  夏日的杜爾伯特草原,水草豐美。在克爾臺鄉扎郎格村隆天牧業的牧場上,兩萬隻白鵝在林間草地上踱步、啄食……

  “我剛剛決定,今年再加養兩萬隻。”養殖戶馬佔友站在壯實的鵝群中間,説了三個理由:養鵝週期短、目前鵝雛價格低、有保險兜底。

  這片黑土地上,大鵝産業正以驚人的速度“振翅高飛”,成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鮮活注腳。

  從135萬隻到193萬隻的“杜爾伯特式跨越”

  距離上一次走進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採訪大鵝産業發展僅僅三個多月,該縣的大鵝養殖已然經歷了一次爆髮式增長。

  該縣最新的《大鵝産業調度表》顯示:2025年全縣大鵝累計入雛養殖193萬隻,較年初預定計劃超額43萬隻,同比增長43%;其中5000隻以上規模養殖場戶達62戶,養殖量佔比80%。

  2024年全縣大鵝飼養量是135萬隻,半年間實現跨越式增長,大鵝産業“加速度起飛”的原因何在?

  “這不是偶然的增長,而是縣委縣政府把鵝産業作為‘強縣富民’核心産業來抓的必然結果。”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劉志剛説。

  依據良好的自然條件和養殖傳統,今年初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就定下全年養鵝150萬隻的目標。

  3月14日,全縣大鵝生産調度暨畜牧業重點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將鵝産業作為強縣富民的重要産業來抓,在下力氣引導養殖場戶擴量增養的基礎上,利用閒置牧場、學校、大院資源,吸引縣內外社會資本投身到大鵝養殖中來,全面增加大鵝養殖規模。會上下發並解讀了該縣《2025年鵝産業發展指導意見》和《鵝養殖技術指導方案》。同時對糞污資源化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緊隨其後的鵝産業金融保險對接會議切實解決大鵝養殖戶及養殖場面臨的融資與保險保障問題;3月29日,鵝産業高品質發展交流會召開,會上縣內鵝飼料、獸藥生産加工等上下游企業,攜手金融、保險部門,與眾多養殖大戶齊聚一堂,共探鵝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路徑;4月、6月兩次赴外地取經學習,同時縣政協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鵝産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

  在積極的引導與有力的推動下,全縣上下突破了局限思維,既看到鵝産業的後發性強縣效能,又看到鵝産業的富民屬性。鵝養殖實現了從135萬隻到193萬隻的“杜爾伯特式跨越”。

  從金融支撐到保險聯動的産業安全屏障

  全縣的鵝養殖熱熱鬧鬧,官爾屯村的種糧大戶李志文也動了心思,但資金不足成了擺在眼前的問題。在參加過縣裏的兩次協調會後,李志文一下子就有了底。很快,70多萬元的貸款到位,搭棚子、買設備、買鵝雛……如今,1.1萬隻白鵝就等8月份出欄了。

  在政策落實上,當地聚焦“真金白銀”的支持力度。據縣畜牧中心郭宗雨介紹,為發展大鵝養殖,當地政府協調4家金融機構推出相關金融産品,以較低的利率向40戶養殖戶發放貸款1669萬元,解決了規模養殖的資金難題。

  降低了入場的門檻,還要加高保障的堤壩。2024年起,在國家政策性保險中,大鵝被納入地方特色品種保險,杜爾伯特馬上決定將保額提高到最高限度80元/每只,每只4.8元的保費也僅需養殖戶承擔20%,即0.96元。同時還要求保險公司“應保盡保”,1000隻以上養殖戶自願參保,脫貧戶全部參保,且由政府承擔自籌部分。“目前參保量已達136萬隻,理賠流程順暢,死亡鵝由無害化處理公司統一處理,阻斷了疫病風險。”郭宗雨説。

  貸款和保險手續辦完了,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人來得還是很勤。他們時不時要跑到養殖場,在政策解讀上,甚至疫病防控和無害化處理上與養殖戶一起研究方案。從低息貸款助力擴大養殖規模,到養殖保險兜底應對自然風險、市場波動,全方位打消養殖戶資金週轉與增欄擴養的顧慮。

  貸款+保險,解決了養殖戶的後顧之憂。“我決定馬上就加養第二批,保守估計今年掙個二三十萬元不成問題。”李志文和馬佔友都有同一個想法,“有保險公司兜底,賠不上。”

  從土法養殖到科學餵養的轉型升級

  “養鵝前鵝舍溫度要達到32℃,每隔兩天降1℃,濕度保持在50%-60%……”在“杜爾伯特畜牧”微信公眾號的“鵝産業微課堂”裏,4月29日的一段短視頻詳細講解了育雛要點。截至目前,這樣的技術短視頻已發佈30期,成了養殖戶的“掌中寶典”。

  技術服務的“精準滴灌”,讓養殖效益顯著提升。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組建專業團隊,開展集中培訓6次、入戶指導43次,邀請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院校專家實地授課。

  “你注意看它兩腿中間,這裡的肉如果垂下來就要減點兒飼料了。”陳遇英在杜爾伯特領導著全省唯一以大鵝研發、生産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控為主題的省級勞模工作室,作為黑龍江省農業信息服務專家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他獲得66項省市榮譽和科技成果,擁有7項國家專利。他帶的學生也各有絕活兒,他們活躍在縣鄉村鎮、草原湖泊,他們是鵝的“守護者”,是養殖戶的“定心丸”。

  10日下午,陳遇英來到了丁超的養殖場,這是他親自跟蹤指導的兩個養殖戶之一。“目前的成活率超過97%,除了個別死於意外,沒有一隻死於疫病。”丁超説,陳老師隔幾天就會來一次,如果遇到問題還可以隨時電話請教。

  標準化舍飼管理、疫病防控、強大的技術指導團隊等,為養殖戶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也更堅定了養殖戶們的信心。這樣的貼身指導讓這個32歲的年輕人心裏更有底氣。“今年我養了5350隻,明年我準備養兩萬隻,爭取投入的20萬元全部回本。”丁超説。

  穿行在杜爾伯特的草原、湖泊之中,鵝鳴聲不絕於耳。以養殖為基礎的鵝産業正在蓬勃興起。

  在年初召開的全縣鵝産業發展專題座談會上,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鵝産業當成大農業産業格局中的重中之重。要謀劃長遠發展,既要延續鵝産業的既有發展思路,更要籌劃鵝産業的未來前景。最大範圍挖掘市場需求,最大程度滿足消費需要,真正搭建形成更精、更深、更高端的全産業發展鏈條。

  在黑龍江膳時食品有限公司建設現場,工程車輛正在對地面進行最後的硬化,車間內生産設備已經基本就位。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合隆羽絨的二期項目,該公司總投資1250萬元,以鵝屠宰為主,年屠宰量設計為200萬隻,是目前已知全省最大的鵝類屠宰工廠。目前主體工程、車間設備安裝已完成,正在進行接水接電調試,冷庫建設7月末完工,預計8月投産。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兩份來自四川的大訂單,估計到今年底屠宰量就能達到100萬隻。”公司負責人孫艷峰説。(記者 劉楠 李民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