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前夕,鄭州汲古瞻園藝術館內張燈結綵、古韻悠長。2月11日,“見園見物見生活·賞景賞心賞非遺”留學生元宵節瞻園行活動在此舉辦,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柬埔寨等7個國家的15名國際留學生沉浸式體驗非遺技藝,共賞傳統文化魅力。
步入瞻園,黛瓦白墻的徽派建築與雕梁畫棟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留學生們身著漢服,提筆在宣紙上書寫中文姓名,開啟“古今對話”。巴基斯坦留學生大衛率先落筆“大衛”二字,直言“毛筆書寫充滿東方韻味”。在講解員帶領下,學生們穿梭于園林之間,聆聽徽派建築的歷史淵源與“宋代四雅”的文人意趣,投壺遊戲的歡聲笑語更讓古代文人的雅趣躍然眼前。
“這裡就是非遺的世界!”一名伊朗友人興奮地説。從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奇觀,到嵩山泥人的惟妙惟肖;從河洛剪紙的精巧細膩,到中州古樂的千年迴響,引得學子們駐足驚嘆。在傳統結繩技藝體驗中,非遺傳承人方曉東教授中國結編織技法,紅色絲線在指尖翻飛成吉祥紋樣;花饃製作活動中,跟隨非遺傳承人雷晨曦的講解,孟加拉國留學生塔尼姆學著將金色麵糰揉捏成“元寶”,傳遞著“招財進寶”的美好寓意。
“從建築設計到茶藝書法,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人印象深刻,正如我選擇的這件紅色漢服一樣,它的背後就蘊藏著好運與吉祥。”塔尼姆説,要將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希望他們也能來中國學習參觀。
此次活動由河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會、鄭州非遺保護和文旅文創融合發展中心、鄭州汲古文化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旨在吸引留學生了解傳統非遺,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傳統節日為契機,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臺,讓更多國際友人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了解中國,共繪文明互鑒新畫卷。(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童林 通訊員 鄧東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