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免耕播種 土地託管 現代農機——“三駕馬車”將長春市春耕拉上“快車道”
2020-05-13 09:54:01來源:長春日報編輯:田東艷責編:張群

  原題:免耕播種 土地託管 現代農機 “三駕馬車”將我市春耕拉上“快車道”

  長春日報5月13日訊(記者 王海濤 梁 闖 趙猛佳):“煙暖土膏民氣動,一梨新雨破春耕。”五一前後,長春市掀起搶墑播種的春耕熱潮,田間地頭一派繁忙,隨著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保護性耕作模式的大力推廣,春耕生産在環節上做減法,在科技運用上做加法,現代農機為春耕生産增速提質;同時,土地託管作為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越來越受歡迎,已成為農業規模化經營的一種發展趨勢。“欲乘長日勤春耕”,截至9日,長春市大田播種接近尾聲,免耕播種和土地託管的持續推進,以及現代農機的使用,助力長春市春耕生産實現了“大提速”。

  “搶墑情”:免耕播種人力物力雙節省

  “盛家村村東頭那塊地,需要一台摟草歸行機、兩台免耕播種機。村西邊那片地,4台播種機同時作業,下午完成播種。”6日,農安縣三崗鎮三崗村亞賓合作社理事長常亞賓一大早便調度農機,佈置當日春耕任務。常亞賓告訴記者,合作社的8台免耕播種機,每天都會在田間加班加點耕種,單日播種面積超過50公頃,“這機器又快又省事,一遍下去,連耕帶種再加施肥,全齊了!”

  立夏過後,艷陽高照。廣袤的農田裏免耕播種機在田間穿梭,大顯身手,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起壟等工序。農民們搶抓氣溫回升、土壤墑情適宜的有利時機,掀起大田播種高潮。

  “春耕播種一刻也耽誤不得,一定要儘快搶播、搶種。”2020年,常亞賓合作社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突破700公頃,全部實現免耕播種,涉及周邊多個鄉鎮十幾個村屯。“為了不耽誤春耕生産,今年合作社又增加3台免耕播種機參與作業,我們將人員和農機分成幾支播種小分隊,按照工序提前規劃、調度,合理選擇播種區域,分片完成春耕任務,提升作業效率。”常亞賓説。

  近年來,長春市大力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免耕播種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種植模式,具有蓄水保墑、培肥地力以及節能省工、增收穩産的特點。今年春耕,僅農安縣免耕播種機就新增300余臺,總數已達到2858台,為全縣的保護性耕作面積提供了機具保障。“免耕播種節省人力物力,十幾人20多天就可完成700公頃,每公頃還能增産500公斤左右,這種一勞多得的播種方式已成為主流。”常亞賓説。

  “田保姆”:土地託管為科學種植打基礎

  風暖萬物發,播種正當時。7日,在德惠市米沙子鎮新華村靠山屯的一片土地上,13台玉米免耕播種機同時作業,一派繁忙景象。“這塊地是託管到合作社的,輻射了五家子、天吉等周邊4個村,今年保護性耕作土地面積106.7公頃,兩天內就可以全部完成播種。”農機手顧不上多説,駕駛播種機作業去了。

  同樣,在德惠市布海鎮德升村一處託管地塊裏,機器轟鳴,3台免耕播種機正在耕作,機械手熟練的操作。吉林省德惠市惠澤農業生産專業合作社的技術人員不時地進行著現場指導,一些託管農戶也來到自家地塊,手拿鏟子檢查種肥作業情況。

  據了解,該合作社建立了集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生産託管、農技服務、糧食收儲銷售、農業金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託管模式和託管基地,有力推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今年我們合作社與農民簽訂了2000公頃土地託管合同,涉及15個鄉鎮65個村2000余戶農民,而且全部實行保護性耕作,採取免耕播種的種植模式,秸稈全量還田。從春種到秋收,合作社對託管的土地全程管理,做名副其實的‘田保姆’”。合作社負責人林青松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接管的土地已經播種完成。

  “農民自己種地,存在著盲目購種、管理粗放等問題。由大型合作社對託管地塊量身定制‘個性化’種植方案,為科學種植奠定了基礎。”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劉景聖説。該合作社與吉林農業大學建立合作關係,組建了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專家領銜的科技團隊,編制了生産託管服務指導手冊,涵蓋玉米種植、農機作業等42項具體操作標準和方案。

  “合作社推廣‘免耕+精量化播種’方式,每畝地節約肥藥7.3%,出苗率達九成以上。”林青松説。

  “秀肌肉”:現代農機成春耕提速主力軍

  今年春耕,榆樹市五棵樹鎮廣隆村天雨專業種植合作社新購置了“超級播種機”,這台機器日播50公頃的播種量讓播種效率提高近一倍。但面對複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型號播種機的搭配使用,成為農業生産的“主流”。

  9日一早 ,農安縣中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幾十台免耕播種機出動,奔赴大田播種生産。“考慮到農安縣的地形特點,我們合作社的免耕播種機主要是兩壟的機型,今年春耕播種投入了53台機器都沒夠用,明年合作社還要引進更先進的機型,總臺數爭取突破100台。”該合作社負責人劉寶告訴記者,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改變了農民對免耕播種機、摟草歸行機、深松施肥機等農機具的認識,這些農機的搭配使用,實現了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目的。

  一望無際的農田裏,一台臺“鐵牛”轟鳴耕作,一次性完成秸稈還田、土地深松、施肥、播種、覆土等多項耕種環節。“農機就像汽車一樣,也會不斷進行技術改進,合作社最新購置的14台免耕播種機的施肥盤和肥箱都進行了精細化的調整。改進後的施肥盤,在較硬的耕地上作業同樣遊刃有餘,加大的肥箱,將減少補肥次數,提高效率。”從最初的9台免耕播種機,到如今的53台,農機的變化發展讓劉寶感受頗多,“農民們更看中的是免耕播種機的性能,最初的農機具可能會出現播種間距不勻、故障率高的情況,現如今合作社配備了專門的維修團隊,農機具設備先進,精量播種,農民更加認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