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把最好的論文寫在這片黑土地上
2020-07-27 08:47:54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期間的重要指示,在全省農村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農業科技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紛紛表示,一定不負囑託——把最好的論文寫在這片黑土地上

  7月,吉林大地豐饒的黑土之上,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7月22日下午,來吉林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實驗樣品和玉米優良品種展示,了解農業科技研發利用、黑土地保護情況。習近平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全省農村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農業科技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總書記對黑土地的關切,給我們農業科研人員巨大的鞭策和鼓舞,我們要更加刻苦努力,把最好的論文寫在這片黑土地上。”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蔡紅光説。他介紹説,省農科院自1980年開始關注黑土退化研究,建立了黑土長期定位點,歷經40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更加聚焦黑土地保護和恢復研究,根據吉林省東、中、西部土壤特點,結合玉米增産目標,創建了一系列可推廣、可複製的黑土保護和玉米高産新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示範推廣”的鏈條式研究格局。先後與60個規模化經營主體合作建立示範基地,核心試驗田面積達10.5萬畝。與260余家合作社及種糧大戶建立合作關係,建設示範田42萬畝,並以這些示範田為核心,向外大面積輻射推廣,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推廣秸稈全量直接還田和水肥精準施用技術,在切實有效地保護黑土地的同時,實現土壤培肥、糧食增産、農民增收、水肥高效、生態友好的多贏格局。

  “總書記這次來吉林考察,第一站就選擇察看黑土地上糧食生産情況,並作出重要指示。我作為農業農村工作者,受到巨大鼓舞,增添了無窮力量,也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同時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曾面對面向總書記彙報吉林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鳳春説,吉林的黑土地是東北黑土區的核心區,總書記對採取保護性耕作技術非常肯定,他説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一定要保護好。按照總書記要求,吉林省正認真總結推廣已經探索實施的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今年吉林省將推廣1850萬畝,未來5年要增加到4000萬畝,佔玉米播種面積70%左右。

  據了解,近年來,為了加強黑土地保護,吉林省分別頒布實施了《吉林省耕地品質保護條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評價技術規範》《建設佔用耕地表土剝離技術規範》《耕地土壤肥力監測技術規程》《耕地土壤墑情監測站(點)建設規範》《旱作農田合理耕層創建技術規範》《玉米秸稈全量原位還田技術規範》等法令條例和技術規範,為黑土地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和技術保障。

  正在田間察看莊稼長勢的榆樹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楊洪濤告訴記者:“總書記這麼關心黑土地保護工作,這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作為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好這片黑土地。”他説,近年,為避免過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榆樹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配方施肥面積已達到300萬畝,佔大田面積的70%。2016年至2018年,榆樹市實施了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並總結出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保護黑土地施肥技術模式——“堆漚發酵式配方增施法”,目前,每年可積造優質農家肥250萬立方米,施用面積達110萬畝。除此之外,榆樹市還採用多種方式,促進秸稈還田、實施保護性耕作等。至2019年,榆樹市保護性耕作面積達120萬畝,翻壓還田面積20萬畝。部分合作社和種糧大戶通過輪作休耕、深松深翻,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達到保護黑土地的目的。

  “黑土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兒啊!地肥了,我們的日子才能更好。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兒,我們一定要留給子孫後代!”長春市凈月區新湖鎮新型職業農民范咏説,“我這開始保護性耕作4年了,每公頃玉米可增産5%,化肥使用量下降10%。”他説,他們合作社的70公頃土地全部採取保護性耕作,種植面積連年遞增。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成為黑土地保護的受益者,近幾年,他始終保持原有的託管價格為當地百姓服務。如今保護性耕作已讓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受益。他表示,將繼續發揮合作社的帶頭作用,加大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成為黑土地保護的踐行者、推動者。(吉林日報記者 孫翠翠 王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