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厚植生態優勢 推動綠色發展——吉林省委政研室解讀《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
2021-08-26 10:05:57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魏文林

  原標題:厚植生態優勢 推動綠色發展——省委政研室解讀《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

  吉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是立足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適應振興發展新要求,推動綠色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於全面建設生態強省,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吉林篇章必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近日,吉林省委政研室經濟二處副處長金易就《決定》的重要意義,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以及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體系的重點發力方向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決定》作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之舉,突出了生態環境對吉林省的重要意義。生態環境是吉林省最突出的優勢、最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品牌,其中蘊藏巨大價值增量、動能增量、品牌增量。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將吉林省的自然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金易表示,吉林省委全會審議通過《決定》,對加快建設生態強省作出全面部署,就要以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和行動,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鞏固拓展以往生態省建設試點成效基礎上,進一步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讓吉林的生態文明體系更強、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更好、自然生態環境品質更優、城鄉人居環境更美、綠色發展創新活力更足、生態安全系統更穩,有效支撐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談到吉林省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金易表示,到2025年,全省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實現新的顯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能耗強度逐年下降,空氣品質保持全國第一方陣,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且優於國家考核要求,森林、草原、濕地、黑土得到有效保護,環境安全得到切實維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與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求相適應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綠色産業結構、生産生活方式初步成型,具有吉林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後穩中有降,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奠定基礎,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在全省普遍形成,生態經濟成為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美麗吉林建設目標高品質實現。

  金易表示,打造生態經濟發展體系,要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全方位全鏈條推行綠色生産、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健全綠色産業體系,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健全綠色流通體系,著力構建綠色供應鏈,發展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物流,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綠色發展;健全綠色消費體系,著力推進綠色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倒逼生産方式綠色轉型;健全綠色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推動技術創新,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構建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産業發展貫通融合的綠色技術創新格局。

  金易還談到激活綠色潛力、釋放綠色效應,為高品質發展賦能增效,實現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良性互動、相得益彰,著眼點在人,立足點在思路。

  推進産業生態化。統籌生産力佈局、國土空間佈局、生態功能佈局,優化産業結構、改進生産方式。要以重大産業項目為引領,優化産業結構、改進生産方式,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特別是要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模式,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把綠色生態理念融入産業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

  推進生態産業化。持續把“生態+”理念融入到産業發展之中,促進生態資源的保值增值和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産業,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豆米牌”,實現城鄉美、百姓富、經濟好、生態強的有機統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抓住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逐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損害賠償等制度辦法,促進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要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更好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引導資源優化配置。要健全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增加生態建設權重,引導各方面重視推動綠色發展。(吉林日報記者 楊悅 邱國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