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用全産業鏈思維打造綠色産業體系,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建設美麗白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力爭到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全面提升,築牢更加穩固的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讓“天藍、水清、地綠”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天藍、水清、地綠相得益彰
城市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
車輛穿梭,仿佛置身城市絢麗畫卷
河湖連通工程使水資源豐沛
冬季洮兒河
河湖互濟、草茂糧豐、漁興牧旺
植被茂盛, 生態環境優越
鳥瞰向海自然保護區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以風能、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産業發展迅速
陽光下的城市景觀
樹影婆娑光影斑駁
與生態相結合的旅遊業蓬勃發展
秋日層林盡染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排在吉林省前列
靜謐美好的嫩江灣
丹頂鶴在濕地繁育
作為吉林省西部重要生態屏障,白城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強市,突出環保優先地位,打生態牌、走綠色之路,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白城市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草原、濕地保衛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天藍、水清、地綠”的優美生態環境成為白城高品質發展的底色,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上向好。
建立體系,推動全面綠色轉型
2016年12月,白城市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委員會主任。出臺了《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試行)》,明確了縣級以上黨委、政府和5個黨委部門、39個政府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建立起“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産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防止草原生態退化,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白城市結合實際,制定了《白城市草原生態保護條例》,並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為全面推進河湖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白城市加快實施點源治理、流域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加大污水管網和再生水回用管網的鋪設力度,大力推進中水回用“應用盡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河湖的污染。推進面源治理,開展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四控”行動,推廣使用有機肥、無公害農藥和國標地膜,引導企業和農民綠色生産。推動內源治理,實施生態補水、網格水道、湖區底泥處置試驗示範、蘆葦加工轉化等工程,改善湖區水質。強化全流域監管能力,建設流域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立生態環境基礎數據採集、傳輸、分析和管理體系,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依據。
截至2021年底,白城市河湖連通工程生態效應明顯,新增蓄水能力5.5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增加2.1億立方米。植樹造林133.3萬畝,修復草原濕地418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26.6%。榮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排在吉林省前列,國省考核斷面水質100%達標,土地安全利用率高出國家標準5個百分點,全市環境品質達到近十年最高水準。
強化監管,提升綜合治理能力
作為農業大市,秸稈露天焚燒一直是白城市空氣品質治理的重點和難點。2021年秋季,白城市印發《白城市秸稈全域禁燒實施方案》,從2021年秋季開始全面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檢查,秸稈禁燒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監管責任體系。同時,白城市出臺獎補政策,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目前,白城市建設了一批收儲中心,引進了一批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
白城市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嚴格規劃引領和産業帶動,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製作為項目引進的先決條件。嚴格“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從源頭把關嚴控“兩高”項目。截至目前,白城市無産能過剩行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産能項目。全面實施排污許可管理制度,2020年實現全市企業排污許可全覆蓋,納入日常監管企業2781家。對全市實施證後管理的317家企業強化排污許可證後監督管理,2021年11月,完成國家提出的“雙百”目標任務。
白城市開展攻堅行動,改善提升環境品質。通過對燃煤型大氣污染實施“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推進空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完成4台20萬千瓦時以上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城市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167台,整合市區供熱企業熱電聯産17家,整治“散亂污”企業58家,完成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44家。制定了莫莫格濕地、向海水庫劣五類水體整治實施方案,全市縣級以上水源地全部完成了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啟動洮北區農用地安全利用修復項目,制定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施方案,逐步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準。“綠盾2021”專項行動388個問題點位,已完成整改387個。
提升站位,狠抓督察問題整改
“經過整改之後,現在沒有難聞的味了。”2021年9月,中央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期間,洮北區有群眾反映某飯店油煙氣味擾民後,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白城市以紮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採取有效措施,下猛藥、治沉疴,向環境污染“亮劍”。全市以“問題解決、群眾滿意”為標準,狠抓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不放鬆,加大防範化解力度,全力以赴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和重點環境信訪。為使環保信訪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相關部門相繼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大練兵,強化對重點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進行排查,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白城市在第一輪中央“回頭看”和省級督察中共91項整改任務已完成88項,1688件案件已結案銷號1687件,剩餘3項省級督察整改任務、1件中央“回頭看”信訪案件正在序時推進。第二輪中央督察交辦案件260件,其中,重點案件27件。案件數量較2017年、2018年分別下降29.16%、54.06%。重點案件數量較2017年、2018年分別下降77.87%、75.67%。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234件,剩餘26件正在序時推進。
守護生態,傳遞環保正能量
生態守護者、環保志願者們活躍在白城各地、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為生態鶴鄉奔走,為美麗白城助力。
家在通榆縣的林寶慶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在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向海救助站工作。26年來,他精心研究出了一套規範科學的鳥類救治規程,讓鳥類救治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現在部分規程已被國家林業局很多機構和相關部門引用。截至目前,救護站已經成功救治丹頂鶴、東方白鸛、大天鵝等珍稀鳥類70多只,其它野生動物1000余只。
自2000年起,通榆縣環保志願者協會的萬平、萬曉白父女就在科爾沁沙地邊緣地帶從事沙化草原的生態修復工作。截至2021年,協會環保工作區域在通榆縣境內達6000平方公里,註冊志願者1100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4147200小時。通榆縣林草部門登記野生草原植物129種,該協會已經恢復118種。協會通過原生物種的回歸增加土地植被蓋度,有效提高周邊區域降水,促進糧食增産增收,降低風沙和乾旱對糧食收成的影響。截至2020年,建立生態沙化草原修復區5塊,共5000畝;原生植被覆蓋率達到60-95%,回歸野生動植物達到300余種;栽種成活防風用楊樹30000棵,保護恢復野生榆樹及杠柳400畝。
此外,還有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被大家稱之為“鳥叔”的鎮賚縣愛鳥護鳥志願者潘晟昱;植樹護山治理荒山從未停歇的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鄉農民何殿起;倡導環保節能低碳的洮北社區工作者的洮北區薛靜;為保護濕地奔走吶喊的標兵大安市的李兵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凝聚起推動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生態引領,佈局産業發展
白城市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做大做強低碳工業、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業“三大板塊”,力爭“十四五”期末經濟總量翻一番、躋身吉林省中游。
發展新能源,搶佔發展新高地。白城市是全國首批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國家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東北地區唯一光伏領跑者基地和獎勵激勵基地。全市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承接“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強化新能源保障、氫能産業示範、新能源消納、新能源裝備製造“四大基地”建設,著力降低用電成本,推進百萬噸級“氫田”、數據災備中心、綠電産業園、氫能示範園等重點工程,加快形成千億規模的産業集群。截至2021年,白城市新能源總裝機達到780萬千瓦,佔吉林省60%以上。
發展綠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白城市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突出玉米、水稻、雜糧雜豆等特色農産品,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堅持龍頭企業帶動,落實農畜産品精深加工,實施梅花、飛鶴、益海嘉裏等優質擴能項目,促進農業資源變成發展優勢。推進全産業鏈發展,實現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領域邁進、生豬産業向集群化發展、肉牛肉羊産業向規模化擴張。創新農業生産方式,堅持“改土增糧、科技興糧、以水保糧”,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深化鹽鹼地綜合治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性耕作,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強化農業科技運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進一步延伸農業産業鏈條、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堅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村電商、數字農業等新業態,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生産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發展生態旅遊,換來金山銀山。白城以發展生態旅遊為主導,編制全域旅遊規劃,以“一線八點”精品旅遊線路為引領,立足“濕地風光、鶴鄉白城”整體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濕地生態遊、民俗風情遊、冰雪體驗遊、鄉村觀光遊、軍事體驗遊”五大特色品牌,精心培育草原風光、鄉村休閒、歷史文化等六大系列旅遊産品,“濕地風光、鶴鄉白城”這張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搶抓機遇,推動全方位振興
在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西部生態經濟區“三大板塊”建設中,白城定位為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在吉林省“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中,白城確定為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和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濕地旅遊大環線。白城市謀劃推動“白齊興”跨省生態經濟合作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得國家“量身定制”的振興發展政策。
白城市正借助這些政策利好,加快建設“一城三區”(區域中心城、生態經濟先導區、鄉村振興創新區、生態文明示範區),充分發揮白城“區域位置獨特、農牧資源豐富、清潔能源富集、生態環境優良”特點,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白城“十四五”生態環境項目。白城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保護和修復好生態的前提下,加快生態建設,打造碳匯白城,推進“兩山”轉化,實現生態環境系統性改善,再現“河湖互濟、草茂糧豐、漁興牧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推動白城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全方位振興。(王國慶 吉林日報記者 張磊 尹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