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延邊:繪就産業“興旺圖” 奏響振興“奮進曲”
2022-07-28 10:09:31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蔣碩

  原標題:繪就産業“興旺圖” 奏響振興“奮進曲”——延邊州持續壯大産業發展推動脫貧群眾穩定增收走筆

  七月的延邊大地,萬木蔥蘢,生機勃勃。

  驅車行走在鄉村平坦的水泥路上,充滿濃郁朝鮮族風情的村莊掩映在綠樹鮮花之中,身穿朝鮮族服裝的阿爸依和阿邁們跳著歡快的舞蹈,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藍天白雲之下,黑木耳基地交織成片,一朵朵“黑牡丹”在菌包上綻放;成群的牛羊悠閒地吃著草;孕育著豐收希望的莊稼在微風中搖曳……一幅産業興旺、村美宜居、農民幸福的鄉村盛景徐徐映入眼簾。

  2021年以來,延邊州不斷夯實傳統扶貧産業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特色鮮明的帶民增收産業,持續推動産業提檔升級,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步伐,築牢了富民的堅實根基,奏響了鄉村振興“奮進曲”。

  提升傳統帶富項目,小木耳做成大産業,點燃鄉村振興“發展引擎”

  眼下,正是延邊黑木耳採摘的時節。在汪清縣雞冠鄉大北村木耳基地內,69歲的脫貧戶郭紅芬正麻利地採摘著木耳。“以前也想過出去打點零工,但是身體不好,去不了。現在村裏搞木耳産業,我也能打工掙錢了!”郭紅芬高興地説,“在政府的幫助下脫貧了,現在自己再自食其力掙點錢,小日子過得還挺有奔頭。”

  據統計,2021年延邊州黑木耳栽培數量達13.99億袋,産值為59.69億元,全州耳農數達到6萬戶,從業人員20萬人左右;黑木耳年生産規模500萬袋以上鄉鎮26個,1000萬袋以上鄉鎮15個,5000萬袋以上鄉鎮4個;菌包生産企業百餘個,廢棄菌袋回收利用企業10余家;省級龍頭企業12家,州級龍頭企業25家;大型批發交易市場1家;專業合作社439家,帶動農戶近7000戶,初步實現了黑木耳産業園區化、工廠化、專業化、集群化,推動了品牌化創建,完成黑木耳國家標準修訂。在汪清縣建成了吉林省黑木耳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被列入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獲得農業部地理標誌認證。

  小小的黑木耳成為了延邊州各縣市“多鎮一品”“數村一業”的富民大産業。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3年裏,木耳産業也讓農民收入實現了逆勢上揚,從根本上鞏固住了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同時,還吸引了長春、吉林等周邊縣市近4萬農民到延邊務工採摘木耳,有力促進了省內勞動力轉移。

  培育壯大龍頭産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延邊州將鄉村産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培育龍頭企業上,通過全産業鏈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

  延邊州緊緊抓住致富“牛鼻子”,以“延邊黃牛”為重點,通過延邊黃牛保險融資、飼草種植補助、“秸稈變肉”工程等産業扶持政策,採取外來資本投資、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鼓勵中小養殖戶發展規模化養殖,支持現有的規模養殖場擴大規模,帶動農戶、脫貧戶增收。積極組織開展標準化示範場創建活動,全州肉牛標準化、規模化水準不斷提升。

  積極借助省內協作長春幫扶有利契機,依託敦化、龍井、琿春肉牛發展基礎優勢,延邊州全力打造吉林省千萬頭肉牛工程東部支點。犇福肉業、吉天然牧業、吉興牧業等一批肉牛企業趁勢而起。截至2021年底,全州畜牧業生産産值達到50億元。

  今年,全州投入6492萬元銜接資金實施14個“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的鄉村産業項目,帶動脫貧群眾18903人次。截至5月份,全州肉牛已發展到49.47萬頭,同比增長22.4%。

  做好産業融合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進行曲”中重要的“樂章”。延邊州立足特色資源,積極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態,貫通産加銷,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實現脫貧戶多元化增收。

  好記食品釀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以“工業+旅遊”模式,實施了總投資16.9億元的好記年産10萬噸有機醬油項目,年産值4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80余個。同步實施山珍醬、有機醋及好記功能性食品生産加工項目,年産值約100億元。總投資3億元的翰瑭影視文化旅遊基地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延邊州首個大型影視文化旅遊基地,預計年可帶動旅遊人數20萬人次,相關産業收入5億元。

  和龍市“以點串線、連線成片”,依託鄉村風貌與民族風情,整合特色農業、産業建設、休閒旅遊,傾力打造一汽小鎮、平崗平原稻田農家、桑黃小鎮、辣白菜研究所、紅旗河秘境等“三産融合”現代化産業集中示範帶,拓寬了增收渠道,有效提升了農民“造血”能力。同時,為每戶脫貧戶提供5000元創業資金,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作坊、小買賣、農家樂、共享庭院6個小産業,在房前屋後靠勞動實現增收。

  健全有效銜接機制,搭建農民共富平臺,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

  注資金,為産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搭平臺,“一村一業、數村一品”鼓起農民腰包;活資産,健康有效銜接使項目收益最大化。

  在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中,延邊州始終堅持農民為“主角”,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民代收代耕代種機制,形成企業和農戶産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

  延邊州針對銜接資金、整合資金、省內協作資金建立州級項目庫,全面提升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水準,對産業發展類項目、基礎設施類項目提出明確要求,支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項目,推動形成“一村一業、數村一品”發展格局。

  對公益類資産加強後續管護,對經營性資産加強運營管理,對到戶類資産加強指導幫扶……延邊州摸清90.05億元扶貧資産底數,持續強化收益分配監管,健全扶貧資産運行管理機制,堅持優勝劣汰、加大技改投入、規範資産處置,確保扶貧資産安全、健康、有效運行。

  安圖縣杏鮑菇生産基地建設項目是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及整合資金7224萬元,年産杏鮑菇2.5萬噸,年産值1.7億元。該項目首創黑木耳和杏鮑菇交替輪作全年無間斷生産模式,帶動周邊城鎮300余人就業,每人每月工資達5000元左右;每年可利用大豆秸稈、玉米芯等3萬噸,增加當地農民收入1500萬元。

  抓産業、促就業、穩增收。在延邊這片熱土上,一個個扶貧産業項目蓬勃發展,一個個美好願景不斷實現。延邊州始終朝著“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讓脫貧群眾越來越有奔頭”的目標,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釋放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動能,為脫貧群眾鋪就一條條增收之路,擘畫了全面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吉林日報記者 張偉國 王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