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鋪銀,長白飛雪,冬日時節的吉林大地銀裝素裹。
“哇,雪,快看!”飛機還未落地,來自浙江的小朋友劉恒就扯著媽媽衣角迫不及待地説。這是她第一次和家人到吉林看雪。
和劉恒一樣,冰雪對南方遊客有種特殊的吸引力,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等待他們的是滑雪、溫泉、漂流、美食,那將是一個別樣的冰雪之旅。
近年來,在冰雪産業的帶動下,冬季的吉林鄉村變得熱鬧起來,冰雪資源、民俗文化、特色産業、鄉愁情懷融合成了一個個冬季文旅“賣點”,讓一處處鄉村旅遊打卡地躥紅。以前習慣“貓冬”的村民,如今笑稱自己在“忙冬”。隆冬時節,本報《翠花走千村》欄目組記者走進吉林省一個個冰雪小村,感受不一樣的魅力。
端起冰雪“金飯碗”
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被稱為“長白山第一村”,原始自然的面貌、雞鳴犬吠的農家生活、各有特色的冰雪項目,讓遊客在冰天雪地中樂不思蜀。特別是內有朝鮮族大炕、榻榻米的民宿,一到雪季就處於滿房狀態,部分項目需提前預約才能體驗。
近年來,安圖縣委重視邊境村發展,建立了邊境村協調聯動機制,開展特色民居改造、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奶頭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展陳等項目建設,將奶頭山村打造成“長白山第一村”國家AA級風景區。隨後,紅色旅遊配套工程、民俗歷史文化展館、鄉村振興研學基地、遊客服務中心、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項目先後落地,景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
二道白河鎮副鎮長、奶頭山村黨支部書記金文表示,多年來,村裏以“旅遊+農業+科技+互聯網”模式運營,和全國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在線旅遊平臺合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遊客接待量達到31.5萬人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9萬元。
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紛紛端起“金飯碗”,吃上“旅遊飯”:有人開辦民宿、農家樂,有人養殖“溜達”雞、鴨、鵝,也有人在家門口擺攤賣起特色小吃、民俗工藝小物件……共同繪就一幅“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的幸福生活新圖景。
冰雪小村萬象新
正月裏,永吉縣北大湖鎮南溝村喜慶熱鬧。
南溝村與北大湖滑雪場山水相依,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近年來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時,村民們只是開飯店、做民宿,踏上“借雪生金”之路;而如今,南溝村已在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與雪場實現了優勢互補,打造出了一座充滿魅力的“冰雪小鎮”。
在南溝村經營溫馨雪營民宿的村民李秀霞,這個春節被溫暖與感動包圍著。她向記者展示手機微信裏一位四川小姑娘臨行前的感言:“溫馨雪營民宿是我來東北的第一站,它開啟了我對東北的熱愛,李阿姨一家的照顧,讓我這個異鄉人也有了家的歸屬感,未來的路都好像更加明亮了,我會記住大家的。”
這個雪季,許多年輕人為東北冰雪而來,小姑娘也是其中一員,她通過在李秀霞的民宿做義工解決食宿。春節期間,大家相聚於此。起初,小姑娘連春聯上下聯都分不清,經李秀霞耐心講解,學會了貼春聯;包餃子時,李秀霞又手把手地教,讓她從手忙腳亂變得熟練。眾人圍坐分享生活的樂趣,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讓這個小村莊在春節裏收穫了滿滿的溫馨與歡樂。
據村黨支部書記張增發介紹,近幾年冰雪熱,來這裡的雪友越來越多,滑雪生意火爆,村裏的冰雪旅遊生意也蒸蒸日上。目前全村共有經營實體131家,帶動周圍農民就業400余人。
坐家門口把錢掙
“一年算下來,收入能到30多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付文亮望著室外縱橫馳騁的雪地摩托滿意地説。
他所在的撫松縣東崗鎮果松村,緊鄰長白山度假區。守著“金山銀山”不能錯失商機,這幾年,他與家人經營的雪地摩托、越野車生意火爆,雪季裏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靠著位置優勢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日子過得美滋滋。
東崗鎮沿江村並不在景區附近,能把遊客吸引過來下的是繡花功夫。
沿江村黨支部書記于麗説,“這裡冬天的雪美到了極致,令人陶醉,前些年我們村裏的計程車司機、雪場服務員積極推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沿江村的發展得益於于麗這位“領頭雁”。2016年沿江雪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成立,于麗將原來的鬆散經營攏成“拳頭”,吃、住、行、遊、購、娛、體、學、研融為一體,開闢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變“民宅”為民宿。
“有黨的好政策引領,做大做強優勢産業,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于麗説,如今,全村92戶412口人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了旅遊業、養殖業、種植業等方面的行家裏手,農家樂、特色餐飲業遍地開花,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馬鹿溝鎮果園民俗村,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在這裡,遊客不僅能體驗特色朝鮮族飲食的製作,還能通過歌舞、民俗表演感受地道的朝鮮族風情。紛至遝來的遊客,讓村民守家待地把錢賺。
在廣袤的吉林大地,一個個冰雪小村以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冰雪資源,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還促進了村民就業增收,實現了從“貓冬”到“借雪生金”的轉身。未來,隨著冰雪經濟的持續升溫,這些冰雪小村將繼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記者 畢瑋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