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吉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多管齊下,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了良好成效。
藍天保衛戰加力推進。延吉市強化燃煤監管,確保常用39台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穩定達標排放。堅決落實秸稈全域禁燒管控要求,依據《延吉市全域秸稈禁燒工作實施方案》,組織4個鎮建立了“四級”監管網格、殘茬處置等5個方面臺賬,確保2025年上半年秸稈禁燒實現“零火點”;制定並印發《延吉市夏季臭氧管控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公安、住建、交通、鄉鎮、街道等18個部門的相應責任分工。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和規範管理,編碼登記16台(已累計登記582台)。實施“雙碳”戰略,截至4月,國能龍華延吉熱電有限公司碳排放量已累計完成70.5432萬噸。
碧水保衛戰縱深推進。延吉市加強枯水期、化冰期污水處理廠運行管控,實時監測延吉下、磨盤大橋等考核斷面水質,確保達標。召開延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專題會,分析上游耕地種植及農藥化肥施用情況,協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印發《2025年入河排污口規範化建設通知》,進一步統一規範入河排污口標誌牌樣式,持續推進排查整治。聯合水利部門開展春季“清河行動”,組織4次集中整治,出動1498人次、機械120台次,清理垃圾39.3噸、河道44.6公里。制定《延吉市汛期前污染隱患排查工作方案》,正在有序推進排查工作。
凈土保衛戰穩步推進。延吉市持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組織5家重點監管企業開展污染隱患“回頭看”,完成檢測確認;配合吉林省、延邊州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地下水井點位周邊3公里隱患排查,按照技術規範要求在延吉市新設定2個國考地下水井;完成5個“一住兩公”地塊調查報告備案。印發《關於延吉市2025年度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再排查識別的實施方案》,組織水利、農業等7個行業部門全面開展排查,域內未發現農村黑臭水體現象。復查聯城利業、傑威2個優先監管地塊,補測土壤45項指標、地下水38項指標確認無污染。聯合農業部門編制《延吉市2025年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為微生物修復提供支撐。
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全民行動。延吉市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點,深入宣傳“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依託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站,持續開展“引領小學生開展環保之旅”“傳承雷鋒精神·繪就生態新貌”“黨建引領聚合力·共護水源繪新篇”等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同時,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4場,引導群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營造出全民共同參與“五個延吉”建設的良好氛圍。(文 王青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