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文,1986年11月入伍,2017年7月退役。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7次,被表彰為吉林省“擁政愛民”先進個人;退役後,先後被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表彰為“優秀志願者”和“吉林好人”,曾獲評“最美軍休幹部”“最美關愛退役軍人個人”,現為長春市花園路軍休所軍休幹部。2024年開始,被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聘為軍休國防教育工作室主任、軍休國防教育講師團團長;2025年被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聘為全國老兵宣講團成員。

部隊時期的韓立文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戎旅礪鋒 軍營裏的三十載堅守
1986年冬,韓立文踏上從軍之旅,父親珍藏的抗美援朝軍功章在他行囊裏壓得沉甸甸的。新兵列車碾過雪原,最終停在長白山深處的執勤點。
這裡山高林密,鐵路隧道與橋梁的守護任務壓在年輕士兵肩上。冬天大雪封山,蔬菜凍成硬塊,戰士們嚼著鹹菜啃饅頭;夏天蚊蟲成災,夜裏常被叮咬得輾轉難眠,還要警惕野獸出沒和山體滑坡。最磨人的是挑水——執勤點沒有自來水,韓立文和戰友們每天往返三公里山路去臨近村子挑水,扁擔壓得肩膀紅腫起泡,汗水在衣襟上結出鹽霜。更難耐的是寂寞——執勤點不過列車看不到外人,“抬頭望藍天,低頭兩條線”是官兵枯燥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沒有電視、電腦,沒有文體娛樂設施,戰士們除了執勤訓練,只能反復翻看圖書箱內僅有的幾本小説雜誌。
“艱苦是最好的磨刀石。”韓立文把這句話寫在日記本扉頁。業餘時間,他堅持復習文化課程,努力提升軍事素質,終於在1990年考取了軍校,畢業後他主動申請回最偏遠的基層單位。擔任中隊長時,他接手全省自然環境最艱苦、勤務最繁重的看押中隊,帶著戰士們自力更生,整修營房,加強訓練,提高能力,硬是把“後進中隊”帶成了連年先進;升任大隊長,他所在單位是全總隊編制人數最多、駐防最分散的營級單位,在他的任內,所屬中隊任務完成圓滿,隊伍戰鬥力飆升,2001年底獲評總隊“標兵大隊”;擔任支隊長期間,他統籌部隊戰備執勤與處突反恐,所在單位全面建設跨入全國武警部隊先進支隊行列。
多年來,韓立文曾數次組織指揮部隊圓滿完成長途武裝押解、追捕任務和大型活動現場警衛、巡邏勤務。最難忘的是2009年9月的一次抓捕任務,時任某支隊參謀長的他,組織應急分隊的官兵深夜攜槍帶彈,驅車百餘公里,運用靈活戰術,配合公安機關成功抓獲脫逃罪犯。

韓立文進行紅色宣講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初心為炬 社區裏的公益長征
2017年7月,韓立文脫下軍裝,卻沒卸下責任。看著父輩的軍功章,他暗下決心:“要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2019年,他和戰友一起創建長春市光榮之家志願者協會,舉起了“志願服務”的旗幟。
韓立文帶著志願者驅車數百公里,根據線索尋人。一個雪天,他們尋訪榆樹籍的解放戰爭老兵韓玉良,家屬起初以老人身體欠佳堅決拒絕。韓立文在門口解釋:“這些英雄故事是國家記憶,不該被遺忘。”寒風裏等了兩個多小時,家屬終於動容,從床底翻出兩枚一等功勳章。
五年來,81位老兵的故事被發掘出來。94歲的鄭萬珠老人病逝時子女都在國外,後事難辦。韓立文連夜聯繫當地民政與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跑前跑後協調,讓老人順利下葬。“韓會長比親人還上心!”家屬的感激,成了他前行的動力。如今,不少老兵親屬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公益的火炬越燒越旺。
韓立文創立協會,帶著律師志願者走進100多個社區,鋪開“普法暖陽”。截至目前,累計開展200余場公益活動,惠及數萬群眾,2024年該協會被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文明辦表彰為“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韓立文為孩子們開展國防教育 供圖 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薪火相傳 講臺後的國防守望
“國防教育是百年大計,一刻也不能等。”這是韓立文常挂在嘴邊的話。2020年起,他帶著老兵宣講團進校園、入社區,卻屢屢碰壁。學校門衛攔過他,社區保安轟過他,同行的志願者很是不解:“您都當過團級主官,何必受這份委屈呢?”他笑著遞上宣傳冊:“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全民國防意識的提升,這點難不算啥。”幾年來,協會先後與100多個學校、社區開展紅色宣講和黨建共建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幾年來,韓立文化身“金牌講師”,在180余場校園宣講中用先輩的戰地故事、自己的軍旅經歷,把國防種子播撒進孩子們心裏。2024年,他牽頭編寫的《國防技能戰地情境體驗》課程,入選吉林省教育廳中小學研學(國防教育類)精品課目錄。2022年開始,他參與制定《國防教育輔導員》國家職業標準。2024年,他被聘為吉林省軍休國防教育工作室主任,週末經常泡在辦公室寫教案,深夜還在打磨課件。
2025年4月,韓立文光榮入選全國老兵宣講團。站在新的起點,他説:“只要能讓更多人記得英雄、守護家國,我願當一輩子紅色文化傳承人。”從長白山執勤點到校園三尺講臺,從社區小院到國家標準制定研討會場,韓立文用半生堅守證明:軍裝會褪色,但軍魂永恒;崗位會變,但初心永遠不變。(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