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高新區鍛造長三角重要産業資本中心
2020-07-21 09:45:5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羅毅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蘇州高新區發力鍛造長三角重要産業資本中心 精準滴灌,高新産業迎金融活水

  7月18日,蘇州高新區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發展大會上,蘇州高新區與國開行、農發行等4家銀行戰略合作,總計新增授信785億元。同時,蘇高新金控聯合蘇州科技城、蘇高新集團、江蘇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醫療器械産業母基金,主要用於區內江蘇醫療器械産業園內醫療大健康産業發展。

  “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科技和金融作為兩大活躍分子缺一不可。我們圍繞發展實體經濟定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放大科技金融‘倍增效應’,推進金融服務‘升級加碼’。”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虎丘區區長毛偉説,蘇州高新區正盡最大努力發揮金融資本在科技開發、成果轉化、産業發展等方面重大作用,讓這兩股力量在充分融合中找到最佳發力點,為蘇州高新區打造最強産業高地、構建最佳生態體系架起最優金融支撐。

  蘇州高新區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經過多年深耕細作積累了較好發展基礎。目前,全區集聚著31家銀行總部機構,63家保險業金融機構,佔蘇州市的四成以上;打造省級特色小鎮——蘇州金融小鎮,集聚起628家基金機構,管理資金規模1000億元。另一方面,全區集聚著近百家國內外頂尖院所機構,高層人才3.6萬人,科技領軍人才近1500人次。

  “無論以何種形式、政策,推動科技金融深度合作的最終目的,是要千方百計讓轄區這些機構、企業、人才在發展中及時得到‘真金白銀’的幫助,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牟告訴記者,基於此,蘇州高新區近些年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各類創新資源集聚聯結,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態圈”。

  在蘇州高新區構建的金融“生態圈”裏,聚合各大優質平臺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是一大亮點。全國股轉系統首家路演分中心,已累計服務企業超萬家。與科技部火炬中心、深交所合作共建“蘇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累計為75個項目融資23億元。與中歐國際交易所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進基地。去年又與上交所共同打造上交所戰略新興産業培育基地。目前,蘇州高新區已有上市企業1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8家。

  創新科技金融産品供給是蘇州高新區金融“生態圈”的一貫堅持。蘇州高新區持續推出“高新貸”“科貸通”“科技成果轉化貸”等科技金融創新産品,覆蓋企業全過程的資金供應鏈和創新服務鏈基本形成。比如去年推出的“科技成果轉化貸”,已有9家企業累計獲得3.6億元的銀行授信。

  “我們最真切感受到了‘雪中送炭’式的精準金融服務。”微至(蘇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禹希2015年到蘇州高新區創業,到2018年已取得11張二類醫療器械産品註冊證。“去年,由於處在初創期幾乎沒有銷售額,資金壓力非常大,在蘇州也沒有房産,銀行授信非常困難。”關鍵時刻,蘇州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貸”産品讓劉禹希獲得了總計500萬元的授信額,目前其腹腔鏡組織懸吊系統産品已順利進入批量生産階段。

  科技金融創新合作實實在在成為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蘇州高新區先後獲批全國首批科技服務業試點單位、全國首批國家科技保險創新試點區域、全國首家“保險與科技結合”綜合創新試點、全國首家創業投資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園區”、江蘇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這次大會上,蘇州高新區圍繞科技金融發佈“重磅”新政,包括給予金融機構落戶、發展、人才、品牌建設等獎勵,單家機構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政策資金扶持;對區內上市公司及遷入高新區的上市公司最高給予600萬元上市獎勵;優化“高新貸”實施方案,對單個項目提供最高500萬元的銀行信用貸款;對科技企業每年所獲得的貸款最高貼息50萬元、保險保費最高補貼30萬元等。

  “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涌向蘇州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産業領域及科技創新型企業,構築與現代産業體系高效融合、互動繁榮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體系,鍛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産業資本中心。”毛偉表示,蘇州高新區將繼續大膽先行先闖,更新金融支持發展政策,以金融服務為橋給各路英才以更高禮遇,讓資本與技術供需雙方都能在蘇州高新區感受到稱心、貼心、省心、暖心。(新華日報 記者 高坡 陳雨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