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夯實數字基礎 發力創新賽道
2022-09-08 14:26:00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我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1萬億元,居全國第二——夯實數字基礎,發力創新賽道

  9月7日,長江之濱,以“賦能新江蘇,數繪新篇章”為主題的2022(第九屆)江蘇互聯網大會在南京拉開帷幕。

  鋪展“數字江蘇”圖景

  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會場內,有關“數”的話題持續不斷。

  在江蘇移動演示“5G超級虛擬工廠”的螢幕上,《新華日報》記者可以看到組裝、注塑、核心零部件生産、庫存等來自多個工廠的動態畫面。江蘇移動工作人員顧莉莉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移動5G專網實時採集企業設備類型、材料儲備、生産過程、質檢效率等數據信息,利用平臺AI和工業大數據分析能力,讓企業了解自己需求是什麼、有哪些多餘産能,幫助企業共享産能。“現在,企業新品研發效能平均從270天降為90天,生産交付週期從60天降為30天,銷售流通成本從商品價格比重的30%降為8%。”

  5G+AR、5G+醫療、智慧社區……一個個平臺載體、一個個典型場景,展示出5G、大數據等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落地和應用,鋪展出“數字江蘇”的全新圖景。

  數字經濟為江蘇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場互聯網大會無疑成為最佳觀察窗口。會上發佈的《2022數字江蘇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1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佔全國的11.8%,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6%。電子信息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電信業收入分別達到3.56萬億元、1.15萬億元和1135.51億元,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中國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期,數字經濟在規模、區域、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江蘇數字經濟規模和總體發展水準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整體發展比較均衡,特別是産業數字化基礎好、後勁足。

  這首先得益於江蘇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升級。截至2021年底,全省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端口數量達到7464.3萬個,5G網絡覆蓋全省鄉鎮鎮區以上區域,累計建設5G基站13.1萬座,用戶規模達到3500萬。IPv6活躍用戶數達4327萬,建成8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在江蘇,數字技術日漸成為科技攻關的重點方向。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面向移動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佈局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服務平臺400余家。省內71所本科高校共設置數字化相關本科專業點近500個,打造30個省級重點産業學院,教育鏈、創新鏈和産業鏈有效銜接、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事關發展大局,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王志勤説,伴隨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江蘇應穩步推進數據要素化進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制度環境,促進數據流動,培育更多骨幹型龍頭企業和平臺企業,讓數字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抓住産業數字化風口

  江蘇數字經濟的主航道是産業數字化,製造業數字化是其主體板塊。大會現場,産業互聯網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華雲數據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張華林説,他合作的一家玻璃製造商年生産2億多個啤酒瓶,但産品合格率比較低。現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入生産運營全流程,企業每年多生産2000萬個啤酒瓶,産品合格率提高20%,員工人數則下降10%。“一來一去,企業每年效益提升近3000萬元。”

  “過去10年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10年,給消費者帶來體驗升級,這是一個開端。未來10年,變革更多會發生在産業端。”華為雲中國區圈層運營總經理孔珍珍判斷。製造業加快實施“智改數轉”,成為與會人士共識。

  6月,南鋼智慧運營中心投入運營。從鐵礦石運到碼頭開始,裝卸、倉儲、煉鐵、煉鋼、板材生産、型材生産、貨運……所有生産環節實現數字化、可視化。南京鋼鐵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祝瑞榮介紹説,南鋼著力打造一個鋼鐵生態圈,實現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採購、協同設計、協同製造,包括産品全生命週期數據交換。以造船業為例,通過協同,船廠庫存期縮短,造船效率則提高30%,材料利用率提高1%到2%,“這種模式正在從大船廠、知名船廠一步步向小船廠推廣。”

  擁抱“數字”、走上“雲端”,一大批骨幹企業以智慧化改造為突破口,找到創新發展的新賽道。數據顯示,江蘇省2021年新增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12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23個、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811家、省級智慧製造示範車間332個、智慧工廠試點10家,兩化融合發展水準連續七年位列全國第一。

  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説,2022年上半年,全省有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實施改造。江蘇省計劃用3年時間,對5.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慧化、數字化改造,實現全省製造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顯著壯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數據安全亟待“上鎖”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應用“遍地開花”之時,數據安全亟待“上鎖”。

  “85家存在313個網絡安全漏洞。”9月7日下午舉辦的網絡安全高峰論壇上,省工信廳發佈了對300家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的網絡安全技術檢測結果。

  省通信管理局8月中旬組織“鑄盾2022”網絡和數據安全檢查專項行動,對300多家企業的8.26萬個網絡資産集中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共發現網絡安全漏洞2746個、風險356個。

  “企業普遍存在弱口令現象較為突出、缺乏有效監測預警手段、安全防護措施不夠等問題。這背後,還是企業對網絡安全重視不夠。”南京中新賽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安全市場總監湯永田建議企業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健全網絡安全的制度體系,主動評估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強化相應防護手段。

  築牢網絡安全屏障,與數字經濟發展相伴相生。目前,江蘇省建成的工業信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具備聯網設備監測、風險預警通報、應急處置等相關功能,平臺基礎信息庫已註冊企業6134家。江蘇省還構建了對全省1762個重保對象、130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48家標識解析節點企業、59.4萬個“物聯、車聯”資産的安全監測能力,實現全行業網絡安全事件一屏展示、一鍵處置、一鍵溯源。“我們將持續開展網絡安全威脅專項處置,深化接入服務市場管理,深入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推動工業領域網絡安全工作落地落實。”省通信管理局網絡安全管理處副處長蔡蓓蓓説。(新華日報 記者 徐睿翔 倪方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