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擰繩聚力”攻堅核心技術 賦能重點産業,服務國家所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報道之二
春天的江蘇,充滿“拔節生長”的力量。芯三代半導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在超過2300℃的高溫環境中,正進行著驚人的化學反應:一個個碳化矽單晶錠,依託自主研發的碳化矽外延設備快速“生長”。這種釐米級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是助力行業轉型升級的“利器”。
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國際大循環新優勢的關鍵。江蘇産業界、科研人緊緊擰成一股繩,正以“慢進亦退”的緊迫感,爬坡過坎攻堅核心技術,奮力奔跑在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這條必由之路上。
向最難處攻堅,關鍵技術開闢産業新路
科技自立自強,分量之重不言而喻,核心技術求不到、買不來,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
發力技術“無人區”,科創企業奮力求索,跑出一條條新賽道。10多年前,國內晶片測試設備需求量很大,但當時超九成測試設備來自國外。“國內半導體測試這條産業賽道多年冷清,是因為該領域研發門檻高、風險高、週期長。”南京宏泰半導體科技公司總經理包智傑坦言,這種系統型設備包含各種複雜的軟硬體,同時又要不間斷運轉,比單純做某個功能、某個模組難很多。咬緊牙關,長期堅守,得到的果實也分外甜。“我們團隊在10年內迭代開發出一款面向超大型積體電路的混合信號測試設備,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包智傑介紹。
新技術讓傳統産業重煥生機,不斷迸發新動能新優勢。“于江蘇而言,做強機器人技術具有多重意義——不僅能壯大一個新産業,還能為傳統製造業智改數轉提供強大支撐。”東南大學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有感而發。他從事機器人領域的研究近30年,坐了近20年“冷板凳”,直到最近10年研究成果才實現産業化。近幾年,他帶領團隊成功突破“遙操作”這一關鍵技術,研製出月面巡視機器人,應用在嫦娥三號、天宮二號等國家重大項目中。
解決“卡脖子”問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江蘇始終以己所能服務國家所需。2022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首次突破3%,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佈在江蘇,20%高技術産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跨地域跨領域聯動,創新高地加快隆起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江蘇科研、企業等各界形成一支“創新生力軍”。“尤其重大科研項目、‘卡脖子’技術等,是‘難啃的硬骨頭’,離不開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有力引導,需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協力攻關。”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區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韓子睿認為,“只有掌握了科技創新自主權,才能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增長活力,也才能守住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産業安全和戰略底線。”
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江蘇不斷打破産學研轉化的“玻璃門”,實現創新資源創新要素跨部門跨領域流動。“為讓資金和技術‘雙向奔赴’,産研院的項目經理常年活躍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及企業之間,撮合對接,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省産研院信息技術事業部主任陳小薔舉例,半導體外延生長設備始終是産業鏈的核心和利潤較高的環節,具有高技術壁壘。為實現技術突破,2020年3月起,項目經理施建新在全國範圍內籌備組建團隊,半年後成立芯三代半導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為讓企業潛心研發,省産研院創新“投撥結合”模式,為其申請20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如果項目失敗,則結題收官,寬容失敗;如果成功,財政資金轉為國有資本權益,可循環支持項目發展。2023年1月,該項目傳來喜訊:收到復購訂單,正式進入量産階段,目前估值16.65億元。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産研院還將持續精心澆灌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近年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省産研院佈局建設72家專業研究所和重點領域集成創新平臺,研發人員超1.2萬人,累計轉移轉化技術成果7000余項,衍生孵化企業超過1200家,累計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
省産研院院長劉慶表示,將重點培育一批技術水準國際領先的一流專業研究所,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供給。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引進優質創新資源,加快實施一批引領産業發展的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此外,梳理重點産業鏈“卡脖子”技術清單,集中組織研發力量精準攻克制約重點産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
各鏈條融通協同,發展動能激蕩澎湃
江蘇産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創新生態良好,下一步如何把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結合成傳動高效“齒輪組”,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向前?
江蘇省近日面向全球發佈2023年卓越博士後計劃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揭榜領題”榜單,150個課題涉及11個重點産業集群,配套支持資金總額6.4億元。業內人士介紹,這種企業出題、政府發榜、人才攻關的科技創新機制,江蘇早有探索,但是此次行動對揭榜對象的身份要求更為明確。“此舉旨在引導更多處於創新黃金年齡的青年科研人員從實驗室走向經濟發展主戰場。”
打通“鏈”與“鏈”之間的堵點,中國華電集團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南自維美德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吳科認為,尤其在基礎研究領域,人才是關鍵要素。近年來,公司積極加入央企創新聯合體,大膽引進國産CPU和作業系統等基礎軟硬體,在業內率先開展全國産化發電分散控制系統研製與應用工作。在此過程中,企業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有力推動産業鏈上游國産基礎電子元器件、高端晶片、基礎軟體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産品攻關和示範應用。
科研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從0到1”的銳意突破,也需要“從1到10”的久久為功。
韓子睿建議,首先,充分發揮江蘇科教所長,在戰略必爭領域加強體系化基礎研究,在企業急需“解卡突圍”關鍵環節加快研究;其次,推進有組織的攻關任務,改變過去以項目抓科研的模式,貫通整合在蘇的國家實驗室、高水準研究型大學、一流科研機構和科技領軍企業等優勢力量,圍繞“大目標”組建“大兵團”;此外,建立聯合攻關人才特殊調配機制,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調集人才,集中攻關,在離崗攻關期間,對人才的業績考核、職稱聘用、績效獎勵等給予全面保障或傾斜支持。(新華日報 記者 王夢然 林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