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走江蘇濕地城市︱江蘇鹽城:“濕”情畫意,繪就“綠色答卷”
黃海之濱,灘塗沼澤廣袤,鳥類翔集,鹿鳴呦呦。江蘇鹽城,是一座在濕地上成長起來的城市。“國際濕地城市”“世界自然遺産”“東方濕地之都”......鹽城因海而生,向綠而行,在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道路上讚譽不斷,濕地成為鹽城最亮眼的綠色“明珠”。
生物“家底”殷實,一片生機盎然
初夏時節,灘塗上黑嘴鷗正在悠閒覓食,麋鹿臥坐林間享受午後的愜意時光,丹頂鶴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在濕地邊漫步,遇見珍稀動物對鹽城人來説,已經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了。
千百年來,滄海桑田。古黃河、古長江將巨量泥沙搬運入海,形成了廣闊的淤泥質海岸,南黃海輻射沙洲逐漸成型。鹽城正處於這一地帶,擁有太平洋西海岸面積最大的淤泥質潮間帶濕地和規模最大的輻射沙脊群,長達582千米的海岸線上分佈著52.15萬公頃典型的近海與海岸濕地,佔全國近海與海岸濕地近10%。
在海浪無數次的沖刷和沉積下,海岸灘塗暗藏著廣袤的生機,藻類、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等在這裡生活,也成了鳥類豐富的食源。每年秋冬,候鳥沿著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向南飛,在此停歇、換羽和越冬。
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重點區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填補了全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産空白和江蘇省世界自然遺産空白。2022年11月,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鹽城被評為“國際濕地城市”,再添一張耀眼的國際名片。
愜意的自然環境讓越來越多的生物來到鹽城,從“過客”變“常客”甚至“新土著”。2022年,1221隻瀕危物種小青腳鷸在鹽城條子泥現身,連續三年突破學界預估;丹頂鶴人工種群繁育連續4年取得突破,種群數量由2016年的100隻增長到2022年的192隻;彩鹮、蓑羽鶴、醜鴨等物種頻繁落地沿海地區,鹽城還是全國乃至全球為數不多能夠同一時期在野外觀察到7種鶴(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枕鶴、灰鶴、沙丘鶴和蓑羽鶴)的地區之一。
修復生境,濕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
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背後是鹽城日益完善的濕地自然保護體系。鹽城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自然濕地保護率62%。秉承“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理念,保護區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恢復原生自然濕地生境。
黃海每日漲潮兩次,沒有落腳之地的鳥兒得另尋覓食之地。條子泥濕地上,與海岸一堤之隔的720畝開闊地,水位低淺、水草低矮,漲潮時,吸引大量水鳥棲息。這裡是國內第一塊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條子泥720”按照不同鳥類的生境要求,進行微地形改造、裸灘濕地恢復、環境整治、人工調節水位等精細化管理,打造出水鳥喜歡的棲息環境。
2023年2月,30多頭麋鹿跋涉70多公里從鹽城大豐來到南通如東小洋口。對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來説,麋鹿種群活動範圍的擴大要求保護區在科研監測方面更加上心。每月5號、15號、25號,保護區工作人員以網格為單位進行調研監測。2018年,保護區內還新增三個監測點,83組高清攝像頭全天候監控4萬畝內的風吹草動,降低了麋鹿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近年來,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索建立起“一中心四體系”的管護模式,形成核心區全封閉管理,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傳輸網絡和信息智慧處理展示平臺。
除了生態修復、物種保護等舉措外,鹽城也在綠色金融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運用。2022年8月,江蘇省首筆濕地修復藍色碳匯遠期質押貸款1000萬元在鹽城市大豐區成功落地,專項用於大豐區濕地修復保護。此外,全國首單“鳥類友好型生態修復藍色碳匯貸款”、全省首筆“海洋藍色碳匯貸——紫菜貸”等項目的成功落地讓“黃海濕地生態銀行”建設日益成熟,極大緩解了濕地修復保護融資壓力。
風景變“豐”景,生態産業蓬勃發展
綠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底色,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厚實的生態家底讓鹽城綠色發展之路走得更有底氣。保護性利用打造生態旅遊新風尚,鹽城市將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金山銀山”。
在黃海森林國家公園裏,遊客可以帶著孩子在木育森林科普體驗館中趣味學習綠色知識,也可以沿著健康遊步道漫步,暢玩水杉林之間的各式娛樂設施。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公園合理開發旅遊資源,2022年,旅遊綜合收入超1.5億元。
大豐麋鹿保護區則積極尋求與探索有效保護珍稀物種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切入點,強力打造“濕地生態、麋鹿文化”品牌。鹿島觀魚、麋鹿爭王展示區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旅遊項目,進一步帶動了景區周邊社區旅遊業的興起。
條子泥濕地、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期開展研學活動,舉行濕地科普走進學校、濕地保護宣傳進社區以及志願服務等線下活動,逐步加強公眾對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
在野鹿蕩的觀星帳篷裏仰望星河燦爛,在清幽典雅的水杉木屋裏靜聽林濤陣陣,在荷蘭花海的戲劇幻城裏體驗人生百態......綠水青山處處景,鹽城正徐徐展開一幅“濕”意盎然的生態畫卷。(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記者 徐春暉 強慧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