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2023-09-21 09:50:1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寫在第五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之際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古老水韻長卷盡覽繁華姑蘇新景

  9月21日晚,“夜行寶帶橋”活動將拉開第五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序幕。本屆運博會沿襲前四屆“融合·創新·共享”的主題,安排6個板塊17項內容,全景式展現大運河。阡陌河道,影影綽綽;寶帶串月,長橋臥波。從“寶帶橋影”出發,一場城、河、人、文共生的運河風光盛景,徐徐展開。

  大運河蘇州段“依偎”古城而共生存,形成具有江南特色的運河風光,是運河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蘇州堅持把保護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活態傳承、合理利用,將歷史悠久、鮮活生動、立體綜合的大運河展現在世人面前。歷史和未來交融,保護與發展共存,運河之水連接古今、澆灌幸福、助推繁榮,在生生不息的奔涌中,繪出更具魅力的“姑蘇繁華圖”。

  連接之水 以運河為經,整體保護串起文脈守護鏈

  悠悠運河,水韻姑蘇。如今,蘇州著力構建完善的保護機制,實施系統性保護舉措,從運河制度保障、數字技術護航、運河生態治理等維度,打出大運河蘇州段整體保護的“組合拳”。以運河為經,讓古今融匯“通”起來,牢牢守護千年文脈。

  2023年5月1日,《蘇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正式施行,在以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為重點的同時,明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生態保護、航運管理、文化産業、大運河代表性景點景區建設等內容。2018年3月1日施行的《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古城墻保護條例》明確提出保護大運河蘇州段文化遺産,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對沿線古鎮城墻進行整體保護,以法治的剛性強化文化遺産保護的力度。而早在1982年,蘇州入選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性地提出“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城市發展戰略,開始編制完善第一版《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為古城的文化遺産保護與更新建設活動提供法律約束力。

  除了明確大運河文化整體保護的界限,蘇州還依託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大運河文化整體保護的方式方法。2014年,大運河遺産監測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負責蘇州段文化遺産的監測。自2015年起,蘇州就已開展了大運河蘇州段及其周邊文化遺産點、水工遺存的數字孿生建設與監測,及時掌握蘇州大運河遺産降雨量、水位、自然災害等數據。近年來,全面完成虎丘雲岩寺塔、全晉會館、吳江古縴道、寶帶橋、盤門城墻等大運河遺産點的保護修繕和部分三維數字建模。其中,有“東方的比薩斜塔”之譽的虎丘雲岩寺塔,千年傾斜不倒,蘇州相關部門採用非接觸測量手段——鐳射掃描與攝影測量相融合的技術手段,完成複雜結構的雲岩寺塔內外部數據配準,形成整體數據模型,為運河沿線重要遺産點的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從科技監測、水質治理到沿線遺産點保護修繕,數字技術貫穿于大運河蘇州段的監測、修繕、管理與展示等多過程。

  實施數字化大運河建設是整體保護的重要一環,而立足現實空間多方位推進運河生態治理同樣是關鍵之舉。“運河十景”之一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河道整治極具代表性。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內有20余條縱橫的街巷、13座佈滿歷史痕跡的古橋,通過整體保護、局部保留、落架大修、水質過濾等多種手法,恢復歷史河道,溝通平江水系。今年1月,平江凈水廠正式完工開始試運行。自此,每天都有5萬噸經過凈化的清水注入平江片區的河道內,通過對平江路水質氣浮固液分離、生態膜物理過濾等方式進行過濾,並對水質進行監測。如今,蘇州持續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開展沿線企業專項檢查等,保護周邊自然生態系統,大運河蘇州段5個國家、省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蘇州古城做到了水系格局和道路景觀的並線保護,打造出大運河蘇州段人水和諧、人水相宜的良好生態環境。

  幸福之水 以運河為緯,活態傳承潤澤尋常百姓家

  大運河流經姑蘇城,造就了最典型、最具江南特色的文化,影響著蘇州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共同創造的物質、精神文化。以運河為緯,蘇州正在將運河文化“傳”下去,不斷推進運河文化景觀嵌入生活場景、運河文化傳承深入民眾內心、運河文化內涵浸潤當代社會,讓大運河文化在活態傳承中變得可觀、可親、可感。

  橋與運河,石拱之美,讓大運河文化變得“可觀”。“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來”,玳玳河上的寶帶橋,將千年運河風韻展現在橋影間。今年5月,作為“運河十景”之一的寶帶橋·澹臺湖景區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寶帶橋是一座擁有53孔的石拱橋,在景區改造升級過程中,增加了“寶帶串月”人文景觀,還有醉月島、王仲舒雕像、漕運文化場景雕塑等新景點。“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白居易用詩句生動描繪出蘇州獨特的古橋景觀。除了寶帶橋,吳門橋、上津橋、下津橋、滅渡橋等古橋跨越大運河,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現在,同樣承載著大運河文化。一腳踏上吳門橋,橫跨古運河上,遙望著水陸盤門,秀麗盤門映入眼簾。水陸盤門作為“運河十景”之一,自2021年啟動建設以來,相關部門按照古法“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進行維護與修繕,開展盤門城墻夜景提升、打造“水韻江南”南線演藝等項目。古橋雖只是大運河千年曆史文化中的一個側影,但蘇州悉心呵護每一座橋,以“可觀”的“橋”元素為載體浸潤著百姓生活,讓蘇城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鮮活”的運河文化。

  千年運河流淌開來,“流”到家門口,讓大運河文化變得“可親”。從古至今,蘇州人守護著大運河,大運河影響著蘇州人的生活方式。蘇州鼓勵民眾主動將大運河文化變為更親近的存在,積極引導民眾參與,利用好大運河各類文體場館、健身步道等陣地,發揮好大運河相關志願服務隊伍作用,凸顯大運河在當下的新型價值。“以前這個環河棧道沒修好的時候,只能遠遠看著運河水流過,現在每天都可以在運河邊散步了,我們也應該為保護身邊的運河做點什麼。”9月10日傍晚,姑蘇區金閶街道運河社區的居民費大爺帶領家人一起在環運河健身步道邊散步邊清理垃圾。早在2019年7月,該社區就成立了“守護運河”志願服務隊,受社區“運河課堂”的影響,諸多沿線社區居民自發加入此志願服務隊,每月不定期參與“守護運河”活動。“以己之力,感受運河文化”,切實成為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

  運河研究,代代相傳,讓大運河文化變得“可感”。如今,大運河文化正被深度感知、挖掘與拓展。蘇州開設了中小學大運河文化校本課程,舉辦“童書大運河”硬筆書法大賽,推動大運河文化浸潤當代社會、賡續傳統文脈。在此基礎上,蘇州緊密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的經驗,積極開展運河主題相關活動吸引民眾,傳播運河文化。例如,舉行“楓橋夜泊”大運河文化詩會、“虎丘燈會”、“石湖串月”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推出民族交響組曲《江河湖海頌》、大型合唱交響組歌音樂劇《大運河》、原創主題舞劇《運·河》等。水鄉文化街區,藝術氛圍醉人,傳播運河文化,創意涓涓涌流。傳統經典與現代創新在大運河畔交匯,活態傳承潤澤尋常百姓家。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蘇州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觸摸流動的運河文化,傳承著流動的運河文化。蘇州沒有停下,下一步將結合古城保護更新,深化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蘇州“運河十景”重點項目建設,創新講好人民愛聽的“蘇州故事”,讓大運河給民眾“澆灌”出更多的幸福體驗,實現活態傳承。

  繁榮之水 以運河為媒,合理利用賦能高品質發展

  蘇州因運河而興,大運河沿岸不僅是昔日繁華地,更是如今經濟發展新高地。蘇州正以大運河為媒介,以紮實之舉推進運河資源利用。圍繞文旅産業佈局、航運轉型升級、城鄉規劃開發等方面,全方位讓黃金水道“活”起來。

  産業蓬勃,文旅消費轉型升級。文旅相融,既是保護,又是傳承,更是發展。蘇州積極培育大運河文化産業帶,佈局建設了蘇州“運河十景”,打造了京杭大集、石湖五堤等標誌景點。如今,以串點成鏈、以鏈引成片,“運河十景”影響力初現。臨近傍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路慢行至驚虹渡,觀漕運展示館、望運河水波盪漾、聽遊船評彈聲聲,這裡的“楓橋夜泊”不再只是詩名,更是一次完美的文旅體驗。“楓橋夜泊”作為“運河十景”之一,于去年底基本完成重點項目建設,通過提升燈光夜景、定制唐式風格無動力“特色船舫”、恢復“楓橋老街”蘇式生活區、優化提升“古運河水上游”線路等方式,全力打響了“楓橋夜泊”運河文化的亮麗名片。下一步,蘇州將著力優化運河沿線産業佈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逐步建成運河“全線風景”。

  岸線通達,航運整治轉型升級。古時,“望亭入,油車墩出”,運河承擔著漕運、海內外商品運輸的重任;當下,各具特色的經濟密集型産業在大運河蘇州段沿岸集聚,大運河擔任了“水上高鐵”的角色。自2022年11月25日起,蘇南運河蘇州市區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誌著大運河蘇州段至此全部提格為三級航道,為更多企業入駐投資、航運轉型發展提供硬體支撐。與之相關,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升級。今年9月,備受關注的京杭運河望亭水上服務區建設順利完工。望亭水上服務區作為蘇州市第4座水上服務區,整體為粉墻黛瓦建築風格,位於相城區鶴溪大橋東北側,岸線全長700米,主要用於水上船舶服務區,為過往船戶提供更加便捷、可靠、優質的水運公共服務。

  環境綠美,城鄉風貌塑造提升。蘇州不斷抓好土地空間規劃利用,加快城鄉風貌塑造提升,推動大運河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和農文旅項目建設,形成了“古運絲路黃家溪”等品牌,加快實施造林綠化,累計建成省級綠美村莊77個。“都説先有黃家溪後有盛澤鎮,黃家溪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我們按照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的標準,以‘一村一策、一院一景’為目標,打造我們的‘千年古運河,十里黃家溪’品牌,不斷提升村莊顏值,厚植文化底蘊。”盛澤鎮黃家溪村黨委副書記俞赟説。近年來,黃家溪村強化“古運絲路黃家溪”品牌,發展生態農文旅、積極培育休閒旅遊、特色餐飲等業態,不斷深度推進運河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開設大運河研學班,圍繞大運河文化、絲綢文化、節氣文化等為少年兒童授課,令其感受“古運絲路黃家溪”片區鄉村振興的生機與活力。綠色岸線、清澈水道、人文景觀、文化體驗如同妙筆丹青,共同為更多運河沿線村莊的未來勾勒一幅美麗的篇章。

  古運河匯入新時代,澆灌出姑蘇新的文化使命。蘇州系統挖掘運河文化內涵,不斷創新保護、傳承、利用的方式方法,從根脈上保護、從內核上傳承、從實踐中利用,為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蘇州經驗,以更宏偉的景象迎接世界的目光。(新華日報 作者 秦建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