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補短板強弱項 民生難點變亮點
2023-11-08 09:38:1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補短板強弱項 民生難點變亮點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江蘇始終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為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江蘇聚焦創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切實建立健全高品質人口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服務好“一老一幼”,進一步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讓廣大群眾對民生改善更有獲得感。

  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全省上下回應百姓關心關切,切實解決改革發展深層次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把受益面廣、關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務納入年度民生實事,精心部署,確保每一項任務“可感知、可落實、可支撐、可考核”,把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民生亮點,努力在高品質發展中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聚焦重點群體穩住“最大民生”

  金秋時節,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旺季。11月4日,江蘇省2024屆醫藥衛生類畢業生人才交流大會火熱開張,來自全國的數百家醫藥衛生機構提供2500個崗位,吸引眾多學子。從9月開始,江蘇舉辦的各類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已經超過1000場。

  密集招聘的背後,是政府、社會、高校等多方合力,訪企拓崗、牽線搭橋,為高校畢業生精準匹配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是就業服務的重點群體。面對國內就業總量持續高企、結構性矛盾凸顯的雙重壓力,江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高品質充分就業,確保就業大局總體穩定。

  在全力以赴拼經濟的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8條”,為經濟回升向好“添薪加柴”。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8%,經濟的穩定增長為求職者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為穩定就業,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激發市場活力擴大就業容量;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渠道,加大對吸納畢業生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支持力度;強化就業幫扶兜牢民生底線,促進供需精準匹配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並將相關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3年底。

  2022年江蘇首創普惠性就業金融服務産品“蘇崗貸”,2023年“蘇崗貸”再次升級,增加合作金融機構,投放低息信用貸款政策支持範圍擴大到穩定用工5人以上的民營企業和3人以上的個體工商戶,重點向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傾斜,提高企業受益面和受惠度。

  在做好保崗穩崗的同時,江蘇堅持把就業援助擺在重要位置,優化提升“家門口”就業服務功能,健全失業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生活保障聯動機制,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在積極就業政策的加持下,江蘇前三季度不僅實現新增就業人數平穩增長,還大量吸納外省勞動力來蘇就業,為全國就業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聚焦“一老一小”提升獲得感

  “一老一小”牽動億萬家庭。養老托育服務如何才能實現更充分、更有效的供給?首先要完善頂層設計,明確政府職責定位,並在此基礎上發揮多種社會主體的作用。

  為進一步提振養老服務市場信心,促進民營養老機構加快恢復平穩運營,2023年江蘇再次對全省民營養老機構發放一次性紓困補貼。補貼對象為全省所有在業民營養老機構,包括公辦民營和民辦養老機構。按照養老機構實際入住老人數量,統一按照每名入住老人1100元的標準進行發放。此項政策將惠及全省民營養老機構1500多家,共計補貼1.25億元。

  “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信心和動力。”南京朗詩常青藤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梁穎告訴《新華日報》記者,2022年他們公司在南京蘇州兩地的服務站點一共領到近35萬元的紓困補貼,幫助企業渡過難關。2023年江蘇再次發放一次性紓困補貼,更加堅定了企業看好養老産業的決心,增添了他們深耕養老服務的底氣。

  2023年,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年度安排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助專項資金9.4億元。省政府還出臺實施意見,鼓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在項目規劃、土地保障、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購買服務等方面支持民營養老服務企業發展。

  關愛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江蘇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1506萬,約佔總人口的18%。其中困境兒童51.97萬,留守兒童2.82萬,服務保障任務艱巨。2023年省政府民生實事將改造提升120個省級示範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關愛之家”)和開設2000個“愛心暑托班”納入其中。截至目前,改造完成120個“關愛之家”、2186個“愛心暑托班”。

  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季靜介紹,江蘇連續6年推進省級未保站建設,並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打造專業品牌。目前全省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實現縣級全覆蓋,共建成鄉鎮(街道)未保站1314個、省級未保站805個,1433名鄉鎮(街道)督導員、21378名村(居)兒童主任活躍在基層一線。

  聚焦“均等化”推進共同富裕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江蘇必須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近年來,我省堅持公共財政向重點民生工程傾斜,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加快形成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的省域發展新格局。

  “我被腰椎毛病折磨好多年,來這兒做了十來天針灸,感覺越來越好。”濱海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民于平説,每次針灸醫保報銷後個人只花30多元,就能享受到中醫專家的精心治療服務。

  在省委駐濱海縣鄉村振興幫促工作隊的支持下,濱海現代農業産業園區衛生院中醫館一個月前正式落成。中醫館因治療便捷、費用不高、療效顯著深受周邊地區群眾歡迎,不到一個月就吸引500多名村民就診。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省委先後派出多批幫促(幫扶)隊員到蘇北經濟薄弱地區,利用省級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國有企業、蘇南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市、區)優秀資源,對蘇北經濟相對薄弱的縣(區)進行掛鉤幫扶。以濱海為例,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當地高標準建成15分鍾醫保服務圈,12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當地困境兒童打造25間“夢想小屋”,為所有18歲以下的孩子免費提供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免費治療……通過獨具特色的“五方掛鉤”機制,江蘇把一個個經濟薄弱鄉村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江蘇還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民生實事加以推進。截至目前,全省農村戶廁改造66.2萬戶年度任務已完成66.1萬戶;開展全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鄉鎮(街道)超350個。在此基礎上,江蘇力爭到2025年推動不少於3000個村、200個鎮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走在前、做示範。(新華日報 記者 黃紅芳 唐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