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
2023-11-28 10:22:16來源:鹽阜大眾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一城碧水滿眼綠 覽盡鹽城皆是景——我市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2

新四軍文化林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3

世紀大道綠道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4

森林之眼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5

瓢城綠廊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6

鹽南垃圾分類口袋公園

鹽城全力推進省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_fororder_17

聚亨路林蔭大道

本版攝影:仇愛武 楊勇 張偉

  近年來,鹽城市堅持“守住生態就是守住未來”的發展邏輯,積極探索“讓城市融入自然的家園理想”,聚力構建功能複合、獨具特色的高品質城市綠地生態系統,著力打造詩意人文、便捷可達的高品質城市綠色開放空間,實現從“園林城市”到“生態園林城市”的突破和提升,城市綠化“維育生態品質、優化人居環境、增進百姓福祉”的多元價值充分體現,愈發彰顯了城市的生態本底、人文精神和發展活力。

  截至2023年10月,市區建成區綠地面積8509公頃,綠化覆蓋面積9098公頃,綠地率達40.23%,綠化覆蓋率達43.0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44平方米,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覆蓋率達95.17%。2018年作為江蘇省第一批試點地區,組織開展了鹽城市以縣域為單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結果顯示:全市共統計到生物物種3308種,其中各類植物計131科979種,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強,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規劃引領 拓展碳匯生態空間

  多維度的生態綠網不斷延展。依託鹽城市“一核、三帶”全市域發展空間佈局,依據綠地系統規劃提出的“東廊西脈、八涇入海、四區蓄綠、多點成園”市域綠地生態空間規劃,鹽城市持續推動城綠協同發展,讓自然要素有機匯入城市,最大化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的碳匯功能。南海公園、鳳依湖公園、鹽龍體育公園、鹽南體育公園、大洋灣城市濕地公園、鹽城濕地公園等一大批綜合公園、專類公園與各類街旁綠地、口袋公園均衡佈局,以完善的城市綠道、林蔭道路和通榆河、串場河、新洋港生態廊道等濱水綠化,以及老城區微更新項目——“瓢城綠廊”的串聯整合,編織構建“濕地入城、城內擁水、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城市生態綠網。同時,利用高架橋梁邊側灰色空間、城市用地退讓邊角、背街小巷等織補綠化,讓綠色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系統性的生態保護卓有成效。立足“百河之城”生態基底,系統推進水環境生態保護與修復,鹽城市在加強大洋灣城市濕地保護的同時,完成鹽城濕地公園原火車站鐵路兩側廢棄地生態修復、鳳依湖公園鹽鹼地生態修復和貫穿全城的主河道通榆河、串場河、新洋港全流域沿岸生態修復,恢復“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良好環境。積極貫徹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組織開展生物物種資源普查,推進實施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城市生物資源庫建設。大力推進鄉土適生植物保育繁殖基地建設和普及應用,推廣鄉土適生植物女貞、銀杏、紫薇、槐樹、欒樹等近200個品種。

  開放共享 服務綠色健康生活

  公園覆蓋半徑迅速提升,社區生活空間便捷可達。鹽城市大力推進“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規劃建設,在公園類型上補短補缺,提升公園綠地均衡性、可達性、便民性。制定出臺《鹽城市口袋公園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結合城市更新,釋放城市存量空間,建設居民身邊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實現出門5至10分鐘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綠化共享空間。2021年以來,市區已建成海緣路垃圾分類公園、新都路與戴莊路節點、海河灣東側節點等195處口袋公園。同時,進一步拓展城市綠地的維度和功能,促進生態空間與公共生活空間的有機融合,對沿河、沿路的老舊綠地實施公園化改造,讓綠色共享空間向建築、街巷、濱水多維空間延伸,進一步提升社區品質,重塑有溫度的社群生活。

  公園功能品質不斷增強,城市活力空間意趣盎然。鹽城市持續推進“樂享園林”建設,加強公園綠地服務內容拓展與提升,完善城市公園綠地遊憩休閒、健身運動、文化科普、公共服務等複合功能,推動公園綠地體育健身設施、兒童遊樂設施、無障礙設施等全齡友好設施建設。以“公園+”營造功能多元、內涵豐富的活力場景,依據《鹽城市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實施方案》,全面推動迎賓公園、鹽瀆公園、中華海棠園等37個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結合“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拆圍建綠拓展綠色空間”,有效利用圍擋閒置用地152處,拓展城市綠色共享空間830公頃,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娛樂、運動健身、休閒遊憩等戶外活動需求。大力推動公園綠地防災避險設施建設,建成東方公園、鹽龍體育公園、鹽瀆公園等11處防災避險設施,讓城市更具風險抵禦能力和安全韌性。

  綠道和林蔭路逐步完善,市民體驗空間自然親近。積極落實綠道規劃,推動綠道建設閉合成環成網。全市已建成市域綠道“三縱十橫”格局。其中,建成區建有通榆河濱河休閒綠道、串場河人文生態綠道、蟒蛇河新洋港人文生態綠道等城市綠道153條,總長602.9公里,萬人擁有綠道長度4.13公里,覆蓋居住區面積3301公頃,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7.56%。嚴格執行行道樹樹種專項規劃,對城市慢行步道、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以及公園綠地、廣場等實施林蔭化改造,建成林蔭路289條,構建了以鄉土適生落葉喬木為主,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兼顧的城市道路林蔭系統。市民步行、騎行在綠道和林蔭路中,得以親近自然、擁抱自然。

  傳承創新 彰顯人文自然特色

  人文交匯的地域風貌底蘊厚重。注重整合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等特色資源,推動園林、景觀、建築的深度融合,分區域、分類型提出特色風貌引導,構築複合型城市公共空間系統。例如“瓢城綠廊”以歷史與現代的演繹、生態與文化的互動,找回老百姓心中的瓢城記憶。新四軍文化林秉持“綠廊花間、特色鮮明的紀念主題林帶”和“自然生態、鄉土野趣的濱河郊野公園”理念,將紅色文化情感融入景觀空間。海鹽歷史文化風貌區對悠久的海鹽歷史文化進行回溯和提煉,將多元的海鹽文化符號融入城市綠色景觀。同時,堅持綠化、彩化、美化共融共推,促進綠化多結構、多品種、多層次發展。重點強化綠化品種的季相變化,突出鄉土植物地域特色風貌,構成豐富多彩的城市特色街區、特色道路景觀,如開放大道的欒樹、文港路的銀杏、青年路的櫸樹、人民路的法桐等。以歷史的濃厚底蘊、建築的人文情懷、自然的四季美景,共同塑造有溫度的城市特色空間。

  自然生態的濕地景觀特色鮮明。積極貫徹落實《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城市濕地公園設計導則》,充分挖掘“東方濕地之都”生態特徵和濕地文化底蘊,著力營造具有鹽城地域特色的“百河之城”濱水濕地空間景觀風貌,擦亮世界自然遺産這張“金名片”。全市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自然濕地保護率62%。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地1處、國際重要濕地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級濕地公園2處、省級濕地公園2處、市級濕地公園3處。在2023年5月份結束的省第十二屆(連雲港)園博會上,鹽城市營建的濕地微景觀“雨水洗春”鹽城園榮獲本屆園博會最高獎——“造園藝術獎”特等獎。2023年10月,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在鹽城召開,併發布了《鹽城共識》,為全球濕地保護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全球濱海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打開了新的視角,指引了新的方向。(鹽阜大眾報 記者 丁中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