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常熟市沙家浜鎮唐市中心街上,有一棟充滿故事的老建築,斑駁的門頭上,“常熟縣郵政局唐市支局”幾個字依舊清晰可辨。在無數老唐市人的記憶中,每天在這兒寄信、匯款、發電報、郵寄物品包裹的人們,總是絡繹不絕。櫛風沐雨60餘年,它已然成為唐市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在這條街上,住著一位老人,在他的家中,隨處可見各种老照片與獎狀,他就是唐市第一批郵遞員,遠近聞名的“鐵腳板”葉福壽。
“常熟縣郵政局唐市支局”舊址
1930年,葉福壽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與兩位哥哥前往蘇州學做生意,只留下他與姐姐、祖母一起生活。八歲時,父親負擔不起他的生活費和讀書費,便將他送給程姓人家,學做油漆工。1950年,葉福壽參加革命工作。後來,他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負責團委宣傳工作,白天做宣傳,配合行政各項事務,晚上參加農村文工團排練。
1959年,縣郵政局唐市支局建立。當時葉福壽還在造紙廠工作,由於平時工作踏實認真,表現突出,他被郵局領導看中,經過選拔成為第一批郵遞員。那時葉福壽才29歲,卻已經有了豐富的履歷。他先被派到縣局機要組,傳送黨的機密文件。乘車、步行、坐船,一天下來11個小時,跑遍七個大隊,風雨無阻,一幹就是半年多。後來各鄉鎮支局擴充人員,葉福壽就回到唐市支局,負責各大隊的報紙信件遞送任務,成為一名基層郵遞員。
葉福壽(第一排左三)在郵局時的照片
那時候開展郵遞工作,僅配備一些簡單的工具,郵運業務是靠郵差憑藉雙腳,艱苦跋涉出來的,步行的郵差肩挑郵件,穿著草鞋行走在郵路上。“我早上一早出門,給各個大隊配送報紙、郵件。中午就在鄉下的小店裏面歇歇腳,午飯就吃開水泡飯。每天要走六七十里路,晚上九點才能到家。”葉福壽回憶道。
葉福壽不僅是郵件投遞員,還是服務群眾的熱心人。1974年,葉福壽被調到橫涇支局,與那裏的鄉親們結下不解之緣。每天他的三尺扁擔上,一頭挑著重重的郵包,另一頭挑著為鄉親們“代購”的百貨。硬的鐵鍬、軟的豆腐……只要開口説一句:“老葉,你幫我帶一帶。”就能體驗到那個年代的“送貨上門”服務。
多年的辛勤工作,讓葉福壽成了沙家浜小有名氣的“鐵腳板”。
1978年,他作為常熟代表參加了蘇州地區的投遞跟班比賽。比賽的郵路有36公里,對於許多人來説,這是最長的郵路,但對葉福壽來説,這只是他的日常。一天下來,他順利完成了投遞工作,整條郵路堅持下來的僅有兩人。第二天蘇州召開表彰會,葉福壽被評為蘇州地區投遞勞動模範,“鐵腳板”的名號也傳了開來。
葉福壽參與各種會議的證件
1981年,葉福壽回到唐市支局工作。1982年,他被群眾推選為人民代表,用更多的方式實踐為民服務的初心。1986年退休後,葉福壽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為百姓做一些報紙報刊的投遞工作,直到2010年,才真正結束他的事業。
五十多年來,葉福壽以“鐵腳板”精神,演繹了中國郵政“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文/圖 蘇常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