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夯實“三農”基本盤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2024-02-29 09:42:26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原標題:去年江蘇糧食産量實現新提升,農民收入邁上新臺階 夯實“三農”基本盤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2月28日,省政府舉辦“守好‘三農’壓艙石 加快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專場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我省糧食生産實現面積、單産、總産“三增”,水稻單産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産省第一;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3萬元臺階、達30488元,“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貫徹落實江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使命任務的深化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春節前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剛剛出臺的省委一號文件,對全年“三農”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穩産、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不折不扣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錨定五個“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全年糧食總産759.5億斤、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6個,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2023年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7:1,是全國最小的省份之一……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發佈的一組數據令人振奮。他表示,過去一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堅持把高水準建設農業強省作為新征程上做好江蘇“三農”工作的總目標、總要求、總牽引,正紮實推進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

  對此,孫翔用“五個新”進行概括:糧食産量實現“新提升”,鄉村産業煥發“新活力”,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展現“新動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邁上“新臺階”。

  成績來之不易。過去一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8188.4萬畝,同比增加21.8萬畝,圓滿完成中央下達的糧油麵積任務。同時,全省加快構建農業産業體系,強化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技術研發突破,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持續完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2024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力大面積均衡增産、穩定糧食綜合産能,聚力全産業鏈建設、推進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聚力創新賦能、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準,聚力形神兼備、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聚力改革集成、激活農業農村資源要素。

  大面積均衡增産,穩定糧食綜合産能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業的首要任務。2023年江蘇省夏收期間遭遇罕見“爛場雨”,秋糧生産遭遇9輪區域性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均對糧食生産構成較大威脅。“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我們通過形成糧食安全責任體系、出臺扶持政策清單、推廣重大新技術和新品種等措施,取得糧食面積、單産、總産‘三增’好成績。”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介紹,為確保完成2024年糧食生産目標任務,將從穩面積、增單産兩手發力,即通過壓實責任和調動積極性,把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到地,同時依靠科技和裝備現代化支撐,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大面積單産提升上來。江蘇省將重點組織實施糧食單産提升行動,切實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組合拳”。

  提高糧食綜合産能,還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3年8月,省政府出臺《江蘇省海洋産業發展行動方案》,將海洋漁業作為十大海洋産業之一。“我們將完善産業鏈條,持續增強發展動能,高水準建設我省‘藍色糧倉’。”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處處長姚蕾説,2023年江蘇省已對海洋漁業發展重點工作作出部署,2024年將進一步督促指導沿海地區制定海洋漁業發展規劃,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針對省政府的5條海洋漁業發展支持政策,省農業農村廳已會同省財政廳出臺相關文件,明確具體補助對象等,2024年將根據沿海三市發展需要,推動政策落實。同時還將重點向深遠海拓展、提升産業鏈。“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海洋牧場建設,啟動省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支持南極磷蝦遠洋捕撈發展,推動海洋水産種業、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做強做大海洋漁業産業。”姚蕾説。

  科技創新賦能,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

  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産業發展處處長宗文昊介紹,近年來,江蘇省組織實施農業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2023—2025),大力構建“4+13+N”農業全産業鏈體系,推進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下一步將重點突出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優質糧油等4條全産業鏈價值超千億的省重點鏈,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超500億級的市域鏈、超百億級的縣域鏈。突出強加工拓功能,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突出主體分類培育,不斷壯大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梯隊。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需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強化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進種業振興。“我省種子供給有保障、部分領域全國領先,少數品種有差距,但風險可控。”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馬愛京説,過去3年,江蘇省種業振興行動完成“三年打基礎”重大安排,下一步將加快打造一批種業振興重大平臺載體,加快培育一批綜合競爭力強的種業企業,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種業技術和核心種源。

  “我們多措並舉創新發展智慧農業,生産領域數字化轉型‘快’,創新成果和應用典型‘多’,大數據建設應用水準‘高’。目前,我省農業生産信息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3.6個百分點。”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2024年將聚焦主導産業強化增智賦能,緊密結合糧食作物單産提升行動等任務,分類推進産業“智改數轉網聯”。聚焦強鏈補鏈培植産業動能,助力農業全鏈條提質增效。聚焦安全保障深化數據應用,提升安全風險感知防控能力。同時聚焦創新引領構築發展優勢,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推進技術成果轉化。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去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品質提檔升級,彰顯了鄉村生態之美、風貌之美、人文之美和常態之美。”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處處長孟德富介紹,江蘇省制定2023—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任務清單,全面推動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作落細落實。2023年完成改廁任務67.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51%。同時將環境提升與打造美麗鄉村相結合,在已建成673個生態宜居美麗示範鄉村的基礎上,讓首批1000多個行政村升級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積極挖掘傳承農耕文化,摸排農業文化遺産項目超120個,並開展分級分類保護,充分展現當代農民的新面貌、精氣神。

  孫翔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力爭新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0個。注重全面提升,統籌推動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落實,常態化開展“四清一治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性提檔升級。推進集中連片,鼓勵引導各地統籌考慮、一體規劃,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聯建聯通、共建共享,對15個以上村相連成片、達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標準的進行評價認定。突出鄉韻鄉愁,加強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好、弘揚好江蘇優秀農耕文化。(新華日報 記者 顏 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