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
2024-05-31 18:13: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産量增加至1.8倍、産業工人整體勞動強度減少60%……位於鎮江的這座智慧工廠,用“數智引領”,競逐新質生産力賽道,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作出轉型升級“建築業示範”。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圖片 1

座談會現場 供圖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

  5月30日,中交一公局集團“交築·智慧工廠”媒體開放日活動在位於鎮江市的中交一公局港發(江蘇)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舉辦,與會媒體實地探訪,共同見證這座工廠的“謀變”之路。

  新質生産力成“制勝法寶” 智慧化裝備率全國領先

  開闔模機器人、清模機器人、涂油機器人、收面機器人……不同工種的機器人在明亮整潔的生産車間裏有條不紊地高效作業,這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在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車間隨處可見。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圖片 2

機器人正在作業 供圖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

  作為中交集團旗下綜合實力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中交一公局集團正在以科技化、智慧化加快推進“新質生産力”,積極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佈局蘇南區域,中交一公局集團設立裝配式産業基地——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聚焦“智慧生産、數字管控”這一重點,以建設信息化平臺、推廣智慧設備設施等手段,拉動提升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産的數智化水準,同時在研發應用基礎上進行成果總結,實現預製構件全過程智慧化生産、數字化管控。

  據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總經理何仁清介紹,通過充分研究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産工藝,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四新”應用,除自主研究物料精準配送、智慧存儲技術及在勞動強度高關鍵工序上以機械臂替代人工外,更是針對傳統地模隧道窯生産方式進行優化升級,形成中交4.0現代無軌化獨立窯流水生産線,實現了降本、增安、提效三大目標。

  “我們調研國內各智慧化裝備産業,引進了智慧設備,減少人員40%,勞動強度減少了20%,並有效規避了我們傳統生産模式的一些弊端。”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總工程師劉安補充道,“在保證關鍵技術應用及産品品質的同時,智慧化裝備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準”。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531175129

采風團實地探訪 供圖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

  低碳環保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生機勃勃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建築業特別是裝配式建築迎來了新的戰略發展機遇。

  面對新挑戰、新機遇,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踐行國企擔當,秉承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走進行業前列的發展理念,在産業基地建設之初就針對環保方面規劃有雨水回收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光伏、二氧化碳集中供氣、低壓低能耗蒸汽發生器、焊煙收集、低噪音澆築間、一級能耗設備等,並按照規劃落實建設。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圖片 4

智慧化操作 供圖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

  其中,雨水收集系統、水循環系統可實現年節水3萬噸;低壓節能蒸汽發生器較傳統鍋爐年節約天然氣126萬立方米;相當於1萬個家庭年用氣量,高標準實現生産過程的綠色化、低碳化。

  “我們聚焦基地長遠發展,在基地管理運營實際中,以‘精、準、細、嚴’為基本原則,以精益化管理提升整體管理水準和綜合效益,基地全員上下齊心,始終做到使精益化管理成為基地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內驅力。”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董事長徐遵江説。

  科技、數智、綠色是向“新”發展路徑,爭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推動者、先行者和引領者則是發展目標。

“交築”未來向“新”謀變 智慧工廠賦能建築業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圖片 5

基地全景 供圖 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將積極服務國家建築業十四五規劃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改革動力,借力股東優勢稟賦,專注于推動裝配式産業低碳高品質發展,致力於將基地打造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文 吳慧敏 王博 徐京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