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十週年。近日,來自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經濟學院的大運河“新質”發展成就觀察實踐團順利完成了大運河沿岸11座代表性城市、1794公里的走訪調研工作,用汗水感受大運河的昭昭文脈,用智慧解鎖大運河“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密碼。
活動合影 供圖 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
流淌至今,大運河早已不僅是一條文化的河,也是科技之河。近年來,圍繞大運河進行的周邊文創、新建場館、AI技術應用等成為推動文旅産業發展的新質生産力。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裏,以全域沉浸CAVE體驗系統、核心區三維衍射系統、衍射區超智慧數字思點雲系統打造的數字體驗空間,讓實踐團成員全方位感受了大運河的歷史興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更是讓實踐團能夠實現線上沉浸式體驗“運河星球”。運河文化在數字科技的加持下逐漸發展為“智慧運河”,正在不斷創造市場新産品、産業新業態、商業新模式,逐步釋放大運河“數字生産力”的能量。
十年來,京杭大運河早已從自然河、傳統河變成景觀河、文化河、經濟河、創新河、現代河。運河南北各個城市在全力釋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不斷挖掘運河文化內涵和價值,打造具有運河特色的文化IP,在傳統與現代的交流實踐中不斷呈現技藝、古鎮、公園、演藝、碼頭、智慧製造等講述新時代大運河蝶變的動人故事和文旅科技融合的新亮點,讓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大運河川流不息的聲音。無錫N1955南下塘文化創意産業園裏,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碰撞出獨特火花,新質創意的注入讓傳統手工藝煥發新生,展現著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的無限創造可能與創新活力。
昭昭文脈,積厚流光;“新質”力量賦能發展。保護、傳承、發掘大運河的價值需要更多的“新質力量”加入,其中城市是陣地,人才是關鍵。無錫持續發力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出臺“強智聚才”工程,構建以“科”為先、以“産”為核、以“城”為基、以“人”為本的“四鏈貫通”融合發展生態圈,正是未來大運河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轉型典範。城市向“新”而行,青年逐“新”提“質”,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勢必會賦能古老的大運河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新活力,讓“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變得越來越具象化、持續化、精準化。(文 劉亞 何肖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