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時20天南下 跨海15個小時 遷徙超3000公里 “黑鳶5號”回寧越冬 白天長江覓食,晚上“下榻”老山,如今生活很愜意
眾多黑鳶在鼓樓濱江風光帶上空盤旋。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段仁虎 攝
“黑鳶5號”跨越重洋,飛回長江南京段的江邊越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段仁虎 攝
近日,“黑鳶5號”(右)現身鼓樓濱江風光帶附近。近日,被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救助並放歸大自然的“黑鳶5號”,歷時20天南下、連飛15個小時跨海遷徙、距離超過3000公里,再度回到了溫暖的故鄉南京越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段仁虎 攝
2023年被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並放歸的“黑鳶5號”,在第二次“出遊”後,從俄羅斯遠東地區跨山越海遷徙,近日飛回了它熟悉的南京長江上空。
“回鄉”的這10多天裏,“黑鳶5號”白天在長江沿岸覓食,晚上“下榻”老山,和它的小夥伴們一起過著愜意的田園生活。對南京這方故土,它們“愛得深沉”。
每天到長江覓食回老山睡覺,規律又愜意
“快看,一大群黑鳶在江面上盤旋!”10月22日上午9時,鼓樓區淮濱路三汊河口的紅雲橋上,不少路過的市民看到了成群結隊的黑鳶。
“黑鳶5號”在不在其中呢?不確定,但有一定可能性。和它的小夥伴們一樣,這段江面是它喜歡的活動場地之一。“黑鳶5號”身背的GPS“小書包”傳回的飛行軌跡顯示,當天上午,它在潛洲島、鼓樓濱江沿岸等地歡快地飛了好幾個來回。
自從回到南京,“黑鳶5號”告別了長途跋涉的遷徙生活,休養生息,過上了規律又愜意的日子。它每天早上“出門”,沿著長江兩岸以及附近的一些河道飛行、覓食、捕魚,晚上返回老山的家睡覺。
一年未見,小傢夥有沒有長大?10月20日上午,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高原在長江邊,恰巧拍到了“黑鳶5號”站在江灘上的特寫。從照片上看,“黑鳶5號”的外形和2023年差不多,背部黃褐色的羽毛還未變色。“2023年3月,它落入長江後被熱心市民救起,送到我們這裡來治療休養時,還是一隻尚未成年的亞成體。我們估計它當時是一兩歲,由於體力不支導致落水。成年黑鳶的羽毛一般會轉為黑褐色,我們暫時還不能確定它有沒有成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主管陳月龍説。
環境好食物多“鄰居”棒,令它對南京“愛得深沉”
歷時20天南下,連飛15個小時跨海,遷徙距離超過3000公里。
“黑鳶5號”是一隻很有探索精神的鳥兒,2023年和2024年兩次遷徙,走的路線完全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還是回到它心心唸唸的故鄉南京。
在背上GPS“小書包”後,“黑鳶5號”4次跨海,但卻走了4條不同的線路:2023年北上是從濰坊飛到葫蘆島,南遷是從大連老鐵山飛到煙臺蓬萊;2024年北上則是從威海最東邊直接飛到朝鮮,南遷則是從朝鮮半島最南邊飛到上海的長江入海口。
從飛行軌跡上來看,“黑鳶5號”度夏地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越冬地則是一定要選擇南京的。儘管這次南下跨海後它一度來到了上海,到了比南京更南的地方,但它依然心繫故土,休整了一夜後就馬不停蹄地出發,飛回了它熟悉的南京長江上空。
“黑鳶5號”為何對南京情有獨鍾?“從自然和地理環境來看,長江南京段豐富的魚類為黑鳶提供了豐盛的食物來源,綿延35公里的老山是南京‘綠肺’,為它提供了安全又舒適的夜宿環境。加上近年來南京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南京居民對野生動物的友好與關愛,這些都是‘黑鳶5號’眷念故土的原因。”陳月龍説。
“黑鳶部落”在寧形成約3000隻的規模
“黑鳶5號”回到故鄉後,很快和它的小夥伴們“會合”。
2023年10月,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專家組“摸底”後發現,黑鳶在南京已形成總數約3000隻的穩定種群,成為南京的“常住民”。在長江中下游的城市中,唯獨南京擁有龐大的黑鳶種群數量。黑鳶種群擴大並“定居”是南京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推動長江生態環境改善的生動體現。
“目前南京的‘黑鳶部落’大致分為兩個群體,一個群體是以‘黑鳶5號’為代表的候鳥,它們每年都要北上南下,跨越山海遷徙;另一個群體則常年居留在南京,屬於留鳥,經常在老山和長江一帶活動。”陳月龍説,之前他們一共為救助的6隻黑鳶背上了GPS“小書包”放歸大自然。有趣的是,相比其餘5位“同學”,“黑鳶5號”的身體條件和飛行能力並不出眾,但只有它成為“孤勇者”,創下了遷徙3000公里的飛行紀錄。其餘幾隻儘管身強體健,但都是留鳥,對長途旅行不感興趣,選擇常住南京。
通過這些身背GPS“小書包”的黑鳶,人們大致能夠描摹出南京“黑鳶部落”的生活圖景:它們晚上集中在老山睡覺,對“宿營地”比較挑剔,集中在幾個山頭上,對海拔高度、樹木密度等都有要求。白天活動會分為兩個方向,“大部隊”朝東飛,少量的“遊擊隊”往西飛。除了長江外,還在附近的河道覓食。
“南京是長江沿線城市中黑鳶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們‘抬頭看黑鳶,低頭看江豚’這樣的畫面,在全中國都是很少見的。未來我們希望黑鳶在南京能有更多的夜棲地,能看到更多的黑鳶在南京安居樂業。希望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更好地保護它們。”陳月龍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李子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