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以人民為中心,徐州繪就美好生活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徐州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條條富民舉措不斷實施、一個個惠民工程紮實推進、一股股文明新風勁吹城鄉,百姓的獲得感和精神面貌不斷提升。
雲龍湖色彩斑斕風景如畫 鄭舟 攝
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3年,徐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744元增長到38089元,十年增幅超103%。
以人為本,創造高品質生活
“瞧瞧,我們小區跟改造前相比,面貌完全不一樣,小區環境變好了,住得心情舒暢。”家住徐州市鼓樓區萬隆公寓的居民劉峰心裏樂開了花,居住多年的小區大變樣:嶄新的大門莊重大氣,“一老一小”廣場上設有健身及遊樂設施,每棟樓前都新建了綠化帶,樓與樓間規劃出整齊的停車位。
近年來,徐州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一組組數據,是這座城市幸福宜居最生動的注腳:2020年至2023年,徐州先後投入資金36億元改造老舊小區668個,涉及房屋5115棟,惠及居民172076戶。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易淹易澇歷史頑疾,徐州在充分調研論證、傾聽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實施175項積水點治理工程,目前已發揮效益150項,惠及百姓70余萬人,得到了群眾充分認可。
讓城市更宜居,以“盒馬鮮生”“羅森”為代表,全市首店經濟加速發展,各業態商業創新如火如荼;五大樂園相繼開業,讓市民盡享文旅大餐,城市文化供給不斷豐富;2023年啟動的“彭城七里”歷史文脈建設工程,正不斷激活徐州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多年來,徐州還形成了“彭城有戲”“漢服活動周”“雲龍樂享季”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品牌。
賈汪區江莊鎮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張俊哲 攝
火熱的人氣,帶動鄉村産業,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初冬,賈汪區汴塘鎮孟省村煎餅坊迎來多個“大單”,村民李蘭正帶著專業直播團隊線上銷售煎餅。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煎餅非遺體驗館開門迎客,如今汴塘煎餅銷售渠道已經拓展到短視頻和直播帶貨。“通過堅持走品牌化、標準化、市場化的運營之路,我們把煎餅賣到全國各地,在煎餅坊攤煎餅的村民每個月能增收4000多元。”孟省村黨支部書記周亮説。
宜居更要宜業。“我們平均每年為淮海經濟區內高校提供超500個實習崗位,不少年輕人因此結緣徐州,繼而留徐發展。”在淮海文化科技産業園,盛凡知識産權公司人事主管袁來介紹,在人社部門組織下,企業2024年參加了本地多場公開招聘會,提供儲備管理、銷售顧問、專利工程師等崗位70多個。
2024徐州人才周 張俊哲 攝
聚焦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主線,徐州始終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就業政策落實、創業帶動就業等重點工作,相繼出臺《徐州市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實施方案》《深入實施“彭城英才計劃”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若干政策》等,一個個政策“大禮包”把暖風吹進來徐留徐人才心裏。2014年以來,徐州市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115萬人。
賈汪區馬莊村鳥瞰 劉冰 攝
11月19日,徐州市經十路小學舉辦十年育人成果展示。歷經十載春秋,這所地處徐州新城區的學校見證了徐州教育改革發展的十年、教育品質穩步提升的十年。“我們從零開始,累計立項4個省級項目,多維度培養學生,助力孩子們全面發展。”該校校長宋洪燕深有感觸,集團化辦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有力推動徐州各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優質發展,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好上學”“上好學”。
聚焦“一老一小”,徐州這些年不斷擴大資源供給。2017年以來,全市新建中小學175所、幼兒園563所,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83所;創建省優質幼兒園741所、省三星級以上高中70所,優質總量全省第一;針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難題,持續打造“徐享頤養”品牌,推動農村養老“四梁八柱”構建,建成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44個、示範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179個。
從生活冷暖到工作就業,從教育養老到公共服務,十年間,徐州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用看得見的“真金白銀”、看不見的“隱形財富”,讓城市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底色越來越濃。
統籌創新,厚植高水準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
“竹板一打呱呱響,喜氣洋洋走上場;要問今天來幹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來宣講……”連日來,賈汪區紫莊鎮岐山村“火葫蘆”文藝隊隊長張春麗,忙著和隊員們排練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群口快板,準備在下一次的賈汪草根秀——“百姓大舞臺 有才你就來”活動中演出。
潘安湖濕地公園 鄭舟 攝
自2018年組建文藝隊以來,張春麗便和隊員一起自編自導快板、舞蹈、小品,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中來,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岐山村也于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一副竹快板,唱賈汪文明新風,傳遞滿滿正能量。賈汪近年來聚力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常態化開展“賈汪正能量 身邊好榜樣”選樹以及賈汪草根秀——“百姓大舞臺 有才你就來”群眾自辦文化活動,2700余場活動在寓教于樂中宣傳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讓群眾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推動社會風氣更加積極向上。
作為淮海戰役主戰場、王傑精神發源地,徐州深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傳承弘揚王傑精神“五個一”和淮海戰役等革命精神“三進”教育工程,連續6年舉辦紀念淮海戰役勝利敬獻花籃儀式,創新開展“文潤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全市大中小學“我們的思政課”系列活動,凝聚起磅薄的精神力量。
徐州方特樂園 (徐州方特樂園供圖)
徐州還注重用道德典型引領文明風尚,位於雲龍湖西岸的徐州好人園落成11年來,已建起35座好人塑像;推動實施好人文化陣地建設“十百千”工程,在縣區建成好人園10個,在鎮街建成好人廣場200多個,在村居形成好人榜5000多個,使好人事跡生動鮮活走進千家萬戶,讓向善向上的價值導向不斷浸潤城市精神品格。
精神文明建設百花齊放,新時代文明實踐姹紫嫣紅。徐州出臺全國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地方標準——《徐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標準》,全市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6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69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上實踐基地159個、實踐點2640個,共同構建起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
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徐州各地深入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深化學習推廣馬莊經驗“十項行動”,先後培育打造了賈汪“十必聯”、邳州“運河春華”、睢寧“移風易俗+N”等一大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活動品牌。
群策群力,推動高效能治理
每逢週末,沛縣龍固鎮沙河村的“蘇魯百姓大舞臺”就格外熱鬧,江蘇和山東兩個毗鄰的沙河村村民歡聚一堂,攜手合作演出節目,共唱一首歌、共演一台戲,展現著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氣象和新成果,也為兩省兩村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 張俊哲 攝
龍固鎮與山東省微山縣、魚臺縣接壤。為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該鎮依託“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機制,創新打造鎮級接邊協商議事室和村級接邊協商議事點,與接邊的山東鄉鎮廣泛開展協商溝通,讓“插花地”裡長出纍纍“幸福果”。
多年來,徐州縱深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不斷擦亮“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品牌,建成1461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更好地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年初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監督評議的民生實事項目為例,截至目前,這12個大類共35項民生實事項目已全部完成,讓群眾看見變化、得到實惠。
同時,徐州持續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在賈汪,當地不斷夯實“十必聯”群眾工作法,探索建立“‘1+N’+10”包聯體系,由小組長(樓長、街長)牽頭,組建志願服務小分隊1487個,實現共性問題眾人幫、個性問題專業幫,確定的事項精準長效化處置,不確定的事項應急吹哨、及時報到,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米”,融合整合各方力量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賈汪以深化社會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雙提升行動作為提升社會基層治理水準的有力抓手,認真總結推廣“馬莊經驗”,積極探索“黨建統領、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法治保障、智治支撐”“五位一體”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在睢寧,一套“發現問題、化解矛盾、復盤總結、主動預防、服務保障”的全鏈條良性循環的治理體系,將絕大部分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睢寧打造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整合全縣法院、公安、住建等23家單位近200人進駐,為全縣群眾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攬子調訴、一條龍服務”。
如今,徐州還創新打造“彭城議事·在一起”基層民主協商項目,全市2783個村(社區)建立起科學規範的議事協商程式,讓多方參與説事、議事,解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新華日報徐州分社記者聯合采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