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江蘇緊緊圍繞“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奮力推進高水準科技強省建設。從原始創新的深耕細作到前沿技術的不斷突破,從成果轉化的高效推進到規模應用的廣泛實踐,江蘇科技工作者勇立時代潮頭,發力“全鏈條”創新,點燃並加速了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強勁引擎。本期《科技週刊》盤點年度科技“熱詞”“榜單”“數據”,全面呈現江蘇科技澎湃的向“新”力。
年度科技熱詞
熱詞1 人工智能及大模型
2024年,人工智能依然是全球熱點,大模型持續“霸榜”,並吹響産業落地“衝鋒號”。江蘇圍繞人工智能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召開人工智能大模型高品質發展專題會議,舉辦“人工智能+場景開放”大模型行業應用對接會等,加速人工智能落地進程。
2024年,省科技廳部署4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80項前沿技術研發項目,其中相當一部分聚焦人工智能這一前沿熱點賽道,旨在通過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中的瓶頸問題。
“當前,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改變世界。”南京大學副校長、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理事會主席周志華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一種‘賦能’技術,就像電力一樣,遲早將會進入所有行業。”
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生態繁榮,才能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
4月,在南京,玄武大模型工廠正式揭牌,該機構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研發、算力服務、數據應用、生態建設等環節,提升垂直領域大模型發展效能。
9月,在常州,2024第二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搭建起全棧人工智能場景創新、項目招引、資本合作、産業生態集聚的競技挑戰平臺。
11月,在揚州,第七屆江蘇人工智能大會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製造、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成果,人工智能在城市水務系統的應用、AIGC交流交易中心等8個項目落戶揚州。
12月,在蘇州,2024全球人工智能産品應用博覽會聚焦大模型、AIGC等前沿技術,展示近100項人工智能互動體驗産品及解決方案,發佈近20項“黑科技”新品,對接超20個重大應用場景。
針對熱度最高的大模型,江蘇正在充分挖掘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垂域大模型。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共有12款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這些大模型不斷豐富場景應用,激發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潛力,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熱詞2 新能源
近年來,在新能源技術不斷突破的加持下,江蘇能源低碳轉型步入“快車道”。江蘇是能源消費大省,發電由煤電、風光等新能源及燃氣發電、核電等組成。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底,江蘇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8252萬千瓦,約佔42%,歷史性超過煤電,標誌著新能源成為江蘇第一大電源。
田灣核電基地“和氣一號”蒸汽供能管道(受訪者供圖)
氫能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2023年底發佈的《江蘇省政府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指導意見》,明確優先發展10個成長型未來産業,其中就包括氫能。
加氫10分鐘、續航300公里,2024年揚州在該市首條氫能公交示範線上投放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該公交車的動力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由揚州本土企業江蘇耀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該公司正是國內最大功率300千瓦氫燃料電池電堆誕生的“搖籃”。
在“新能源之都”常州,位於武進區的“常州氫灣”建設如火如荼,現已集聚氫能相關企業40余家,吸引來常州西太湖氫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綠色催化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2024年12月,國家氫能裝備産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規劃落戶常州武進,這是江蘇省首個“國字號”氫能科創平臺。中心建成後,主要開展汽車用液氫氣瓶、固定式真空絕熱液氫壓力容器等氫能裝備産品標準申請,為氫能裝備的安全可靠使用保駕護航。
江蘇是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産能最大的基地之一,僅鹽城一地,海上風電整機産能就佔全國40%以上,江蘇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超1180萬千瓦,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除風電産業外,江蘇光伏産業全球領先,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太陽能電池産量達175吉瓦時,同比增長15.63%,佔全國産量比重達32%。核電作為一種穩定、高效的低碳能源,其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6月19日,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項目在位於連雲港的田灣核電基地正式建成投産。
熱詞3 生物科技
合成生物、器官晶片、基因編輯……生物科技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正在悄然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江蘇在逐步加強生物科技領域的頂層規劃,開展技術攻關突破産業化瓶頸。作為江蘇重點培育的10個成長型未來産業之一,合成生物領域的一系列科創平臺落地。
“以生物造萬物”,合成生物學被譽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江蘇先手佈局省合成生物基礎研究中心;2024年6月,南京師範大學與仙林大學城合作的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創新谷項目簽約;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在常州落地後,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臺。
從實驗室到生産線,各地競逐合成生物“新賽道”。在常州,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領銜開展技術攻關,DHA油脂和裂壺藻粉等産品已實現百噸級量産。在無錫,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合成生物創新團隊將透明質酸的成本從每公斤幾萬元降到幾百元,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有能力生産全部類型透明質酸的國家。在連雲港,12月舉行的2024(連雲港)合成生物學産業發展大會上,總投資30億元的7個項目簽約落戶灌南,涵蓋中試平臺、生物食品、醫美原料、生物製劑等領域。
人體器官晶片是生物科技領域中的一項關鍵技術。11月,我國首個器官晶片領域的國家標準《皮膚晶片通用技術要求》正式發佈。該標準由東南大學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院長顧忠澤團隊牽頭完成起草,21家單位合作完成,標誌著我國在器官晶片標準化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基因編輯技術歷經十多年的快速成長,已成為推動生物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2023年,省政府出臺《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提出重點研究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作用機制與基因治療策略。2024年1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柴人傑團隊聯合南京鼓樓醫院等國內多家單位,首次報道了領跑全球的耳聾基因治療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核酸藥物目前已幫助全國10余例耳聾病人。
熱詞4 低空經濟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江蘇通過夯實技術底座,加速推進低空經濟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為低空飛行安全、高效運營提供強大支撐,同時推動通航服務的智慧化升級,促進航空旅遊與支線客運模式的創新。
無錫市梁溪區打造全省首條無人駕駛低空航線
南京億維特研製的五人四座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原型機總裝下線、無錫市梁溪區打造全省首條無人駕駛的低空航線並探索空中的士商業運營路線、航天時代飛鵬有限公司成功拿到了“FP-98無人運輸機系統型號合格證”……2024年3月開始,江蘇低空經濟技術産品加速“騰飛”。
在珠海航展上,無錫丁蜀航空産業園的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推出海星飛機和DS-2C水陸兩棲飛機兩款模型。海星飛機是一款5噸級、一體式水陸兩棲飛機,于2024年9月成功水上首飛;而DS-2C飛機是一款單發、雙座、全復材結構的輕型運動類水陸兩棲飛機,于6月成功水上首飛。
中國電科28所和中國電科14所攜“天牧”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低空監視雷達、低空監視反制系統、低空氣象保障系統亮相。“天牧”可提供飛行計劃的智慧審批、飛行前流量管理、統籌調度飛行安全間隔、交通流量控制等功能,提高低空飛行安全性;平臺具備航跡秒級更新能力,高度、偏航、衝突等3類告警能力,支持10萬架次以上航空器實時監視,為大規模、高密度、多場景的低空飛行,提供安全精細、高效順暢的監視服務。
“江蘇在低空經濟領域起步較早,擁有豐富的低空資源,有著完備的産業鏈和創新鏈。”江蘇省無人機産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劉傑認為,僅在南京,就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電科14所和28所等一批創新科研單位,可以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熱詞5 人形機器人
2024年被稱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2024年4月,江蘇多部門聯合製定印發《江蘇省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目標到2025年江蘇機器人産業鏈規模達2000億元左右。江蘇在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設計和製造方面亮點頻現,在人形機器人整機設計上也有所突破。
12月20日,在南京舉行的2024世界智慧製造博覽會上,位於江北新區的集萃智造攜半人形服務機器人首次亮相,該款半人形機器人從2024年8月開始設計,到現在完成了初步的産品迭代,未來有望適用於智慧康養、家庭陪護、醫療教育等行業。目前,集萃智造在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超逼真倣生人臉、人手等領域展開研發突破。
減速器是機器人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約佔機器人成本的1/3。位於蘇州市吳中區的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攻克了精密諧波減速器技術,其諧波減速器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居首、全球市場佔有率排第二。
機械臂能夠模擬人類手臂的複雜動作,是人形機器人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位於常州的睿爾曼智慧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已經深耕機械臂領域十餘年,企業從底層核心零部件設計開發,打造了行業領先的超輕量倣人機械臂。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吸睛無數的“夸父”人形機器人,整機由樂聚(深圳)機器人研發生産,其中關鍵核心技術、結構設計和一體化關節設計,由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器人與微系統研究中心聯合企業共同完成。今年1月,蘇大—樂聚人形機器人協同創新研究院成立,正圍繞基礎部件研發、控制演算法開發等六大方向開展實驗研究。
目前,江蘇多個城市已佈局人形機器人産業。10月15日,無錫錫山人形機器人産業園正式開園,山東大學類人形機器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産業關聯度大的項目集中簽約入駐。11月,南京出臺促進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致力於研發人形機器人産品的南京埃斯頓酷卓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産業母基金首個直投項目。
熱詞6 商業航天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商業航天納入戰略發展藍圖。江蘇正不斷深化科技對商業航天産業的支撐作用,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強化關鍵技術突破,如衛星通信、導航定位、空間感知與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夯實技術底座。同時,積極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商業航天産業的持續飛躍。
天兵科技張家港智慧製造基地
2024年4月,天兵科技液體運載火箭智造基地投産儀式在張家港舉行。這是江蘇首個大型液體火箭智造基地,也是目前亞洲面積最大、産能最大的單體火箭總裝廠房,目前正在生産國內商業航天最大運載力火箭“天龍三號”。而這枚“天龍三號”首飛火箭被命名為“蘇州號”,將於2025年首飛,屆時也將為我國帶來“一箭30星”以上的“群打”能力。
除天兵科技外,江蘇還有藍箭航天、東方空間、中交天和、星遙光宇等400余家航空航天企業,可謂高原之上有高峰。從商業火箭到衛星製造,再到各類配套組成部分,江蘇的箭、船、星産業鏈較為完備。
為了搶抓産業轉型升級的窗口期,江蘇多個地市努力下好“先手棋”。蘇州早在2018年起,便著手佈局航空航天産業,加快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智慧高端的現代化航空航天産業創新集群。作為蘇州代管縣級市,張家港市商業航天地理優勢明顯,便於火箭等大件産品的出海運輸和發射實施,火箭可海運至海南文昌發射場,於是漸漸在航空金屬材料、內飾複合材料、電纜線纜等航天産業鏈環節形成優勢。而在航空産業上佈局較早的無錫,在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加工配套等領域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
在《江蘇省航空航天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基礎上,江蘇省專門將商業航天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出臺發展專項工作方案,提出指導性實施意見,構建省、市、縣三級政策聯動機制,避免省外同質競爭、省內形成“內耗內卷”。(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蔡姝雯 張宣 楊易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