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2025-01-13 13:51:0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西太湖畔暮色美 顧常華 攝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滆湖省級濕地公園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金壇長蕩湖濕地 蔣元再 攝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金壇區柚山村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晨霧如煙漫湖灣 徐翔 攝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彩虹下的漁光奏鳴曲 嚴俊 攝

常州:展現“上游擔當” 守護太湖萬頃碧波

綠水青山太湖美 高岷 攝

  冬日暖陽下的太湖常州段,波光粼粼、晶瑩透亮,從高處俯瞰,一派“橙黃橘綠”景象,美不勝收。

  在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中,江蘇省提出要把治理重心從“湖體”向“上游”延伸,力爭把太湖打造成世界級生態湖區和創新湖區。

  扛起“上游擔當”的常州,將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作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號工程”,上下協同、合力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1+8”專項行動,全市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實現歷史性突破。

  科學治太,須久久為功。邁向新征程,常州仍將以一以貫之的韌勁不斷鞏固擴大太湖治理成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唱響新時代人水和諧共生“太湖美”。

  高位統籌 一張藍圖繪到底

  晚飯過後,常州市民孟昭輝最愜意的事,就是和家人到小區旁邊的毛龍河岸邊散步。“河裏、岸上每天都有人打撈、清掃,河水清了,魚也多了,經常有人來釣魚。”孟昭輝説,毛龍河變美了,周邊的居民都很開心。

  孟昭輝感受到的,是常州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的直觀成果。在鞏固2023年“1+8”專項行動顯著成果的基礎上,2024年以來,常州堅持高位統籌,有序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打出了機制創新“三張牌”,推動太湖生態不斷向好。

  河湖水質是太湖治理的關鍵,為了推動太湖常州水域水質一年更比一年好,2024年,常州市在“1+8”治理體系基礎上,由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成立河流水質提升工作專班。

  專班建立周調度、周例會制度,聚焦骨幹河流和問題支浜,牽頭繪製全市生活、工業、農業污水排放控制區“一張圖”,統籌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效能,專班建立了科學考核評價機制,將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年度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市對區高品質發展考核,市政府針對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及河流水質提升行動開展專項督察。

  前不久,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就對6個轄市(區)實現執法檢查全覆蓋,邀請基層人大代表、行業專家等參加檢查,重點檢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關於太湖水污染防治法定職責的落實,工業、生活、農業污水治理要求的落實,以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形成報告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並將審議意見轉交政府辦理。

  “太湖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通過監督,進一步壓實了各板塊、各部門的治水責任,合力解決了一批長期未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榮俊説。

  在專班的基礎上,常州打出了新一輪太湖治理第二張牌——“構建污水治理一體化格局”。

  走進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流水潺潺,風景優美,散發著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之美。“水清岸綠景美”的背後,離不開污水治理一體化發揮的作用。

  金壇區有19個撤並老集鎮,污水處理不到位是歷史問題。為破解這一問題,金壇區就全區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成立領導小組,由區長擔任組長,專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金壇區指前鎮黨委委員欒文華介紹,鎮裏從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入手,系統性地開展治污工作。就社頭片區而言,疏通維修收集管網、改進老污水處理設施工藝、新建一座污水處理站,多管齊下,排水水質明顯提升。未來,該鎮還將集中納管,將污水接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一撤並集鎮一治理方案,我們正針對性地提升撤並集鎮的污水治理效能,為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貢獻金壇力量。”金壇區副區長史雲峻表示。

  金壇區的具體實踐是常州踐行污水處理一體化的縮影。2024年以來,全市著力破解“九龍治水”難題,嚴格落實城鄉污水收集處理工作實施意見,成立城鄉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工作推進專班和技術專家組,加速構建城鄉污水治理一體化工作格局,各板塊均明確了一體化污水治理的主管部門和具體業務單位,全市初步形成了較為緊密的統一推進、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維、統一監管“五統一”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

  河湖長制是太湖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常州積極探索河湖管理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全力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河湖長制,走出一條助推落實生態大保護與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雙贏”創新之路。

  在此基礎上,常州順勢打出了第三張牌——“切實發揮河湖長制制度優勢”。全市修改完善河長履職評價辦法,對河道水質和重點治理任務完成情況賦分權重近50%,建立河道治理“紅黑榜”制度,2024年已對區級河長開展3次考核評價,切實推動河湖長履職盡責。

  合力唱響“太湖美”,數據是最好的佐證。具體來看,2024年以來,太湖常州水域水質達2007年以來最好水準。太湖全湖水質達到Ⅲ類,實現歷史性突破,太湖常州水域總磷同比改善24%,位列環湖城市第一,為太湖打造世界級淡水湖泊治理標杆作出常州貢獻。洮滆兩湖水質實現跨越式改善。長蕩湖水質持續達到Ⅳ類,水生植物覆蓋度達38.4%,由“藻型湖”逐步向“草型湖”轉變;滆湖常州水域水質首次達到Ⅳ類,總磷同比改善27.9%,營養狀態從“中度”改善至“輕度”。河流水質進一步提升。全市河流斷面水質持續全面達到Ⅲ類;常州三條太湖入湖河道通量最大的百瀆港總磷同比下降17.6%;全市1200余條骨幹河流一級支浜優Ⅲ比例61.5%,同比上升2.6%,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7.5%、15.5%。

  內外兼修 護航太湖好風光

  太湖“蝶變”,背後有何妙方?

  常州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內外兼修”。也就是説,既重視清內源,又強調治外污,讓太湖不斷恢復“年輕態”。

  新一輪的太湖治理中,常州持續在“內外兼修”這一關鍵詞上下功夫,有序推進河道綜合治理、涉磷企業整治、污水收集處理、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和水資源配置格局優化等舉措,取得了亮眼成績。“2024年,我們實施24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0億元以上。”該負責人表示。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湖內問題,功夫還要下在湖外。涉磷企業是影響太湖治理的關鍵因素,過去也被認為是“老大難”的問題。常州不斷理清“磷賬本”,開出“治磷良方”,形成了涉磷企業整治的“常州經驗”。

  “現在,我們廠區的含磷廢水與非含磷廢水分開收集、分質處置,實現70%的中水回用;用低磷脫脂粉替代含磷脫脂粉,每年從源頭削減總磷使用量達53.9噸。”江蘇宏億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曉東表示。

  據了解,作為工業集聚區,常州經開區形成了以鋼管酸洗、鋼地板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為代表的企業集群。多年來,這些企業設施簡陋、廢水排放量大、“跑冒滴漏”情況突出,是太湖流域總磷排放的來源之一。

  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2024年起,常州經開區全面摸排692家涉磷企業,指導典型企業通過源頭減量、過程式控制制、末端治理等“治磷良方”,加快整治提升,確保達標排放。

  一直以來,常州市致力於理好“磷賬本”,守護太湖美。截至目前,全市4431家涉磷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並通過生態環境部門驗收。

  在紮實開展涉磷企業整治的基礎上,常州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也顯著提升。根據2024年編制的《常州市區污水專項規劃(2023—2035)》,新增工業、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8.9萬噸/日,加快推進陽湖凈水廠等40萬噸/日新擴建項目,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網196.6公里,新建工業污水管網1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提升至85%以上。截至目前,常州已累計完成62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100%,實現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白墻黛瓦,藍天碧水,一片茂密的“水下森林”生機勃勃。在武進區嘉澤鎮閔市村龔家新苑,江南水鄉有了具象化呈現。

  依託新孟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閔市村實施了支浜水環境提升工程,以成南二級河為主線、串聯村塘13個,通過河道清淤、岸帶清理、底質改良、綠植補種等生態治理方法,實現河暢、水活、景美。2024年8月份完工以來,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

  太湖流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面源污染同樣是治理重頭。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以來,常州新建高標準農田5.5萬畝,完成5.27萬畝規模以上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完成306個農業生態敏感區面源污染溯源排查工作,進一步削減了太湖流域污染負荷。

  溯源治理 美麗河湖入畫來

  水環境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在太湖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常州又進一步推進水質提升,強化溯源治理,同時不斷修復生態環境,持續擴大“含綠量”。

  洮滆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對提升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改善太湖水生態環境品質至關重要。在洮滆片區入選全國第二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後,常州以“控源減污、生態擴容、科學調配、精準防控”為導向,全力推進各項治理工程建設,不僅有力提升了生態系統功能,推動流域水環境品質持續向好,還助力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流域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區域內生態價值轉化步伐加速,“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不斷拓展。

  數據顯示,竺山湖、滆湖在完成2024年省定清淤任務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清淤力度,累計清淤300萬立方米、630萬立方米;滆湖完成3.22平方公里圩區清退;溧陽市長蕩湖保護區養殖池塘清退2.4萬畝。

  與此同時,常州還系統梳理全市49條幹流河段和2400條支浜污染現狀,組織實施河道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制定各類污染源溯源排查工作技術要點。圍繞骨幹河流、問題支浜,劃定工業、農業、生活等各類污水排放控制區739個,面積1772平方公里,形成全市污水排放控制區“一張圖”。更高標準、更高要求,開展工業、生活雨污管網以及農業面源溯源排查整治。各地創新治污舉措,形成了天寧區城區支浜消劣、新北區孟河鎮全域水環境治理等一批典型經驗。

  面向未來,常州太湖治理的“路線圖”也格外清晰——

  重點任務實施再加快。常州將嚴格落實省、市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要求,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攻堅。具體來看,常州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完成陽湖凈水廠、江邊污水處理廠五期等40萬噸/日新建項目,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提升至90%以上;建設武進西太湖、新北薛家、天寧弘源等3家工業污水廠,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7.25萬噸/日。推進湖泊水生態環境修復。在完成長蕩湖保護範圍內2.4萬畝養殖池塘清退的基礎上,啟動退圩還湖工作,同時推進水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完成竺山湖、滆湖清淤500萬立方米、1500萬立方米,完成滆湖退田還湖二期暨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程,退田還湖20平方公里、恢復濕地2.46平方公里。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全面完成規模以上養殖池塘提升改造;建成11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片區,完成2.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溧陽市、金壇區完成全域農田退水治理任務;開展林木種苗施肥情況排查工作,為整治行動提供科學指導。

  河流溯源治理再提速。常州將紮實開展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將專項行動與入河(湖)排口排查整治有機結合,在形成問題清單的基礎上制訂系統治理方案,形成整治項目“一張圖、一張表”。堅持治污治本,不斷深化工業、農業、生活、河道內源污染治理,力爭通過3到4年的集中攻堅,進一步提升流域水環境品質、城鄉污水治理能力和水環境長效管理水準。

  資源要素保障再強化。面向未來,常州將多渠道籌集項目資金,建立與水質掛鉤的財政資金獎補政策,形成“治理—提升—獎補”的良性循環。加大專項債、“環基貸”、EOD等綠色金融供給,綜合運用以獎代補、貼息等方式,積極撬動銀行貸款和其他社會資本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投入。加大重點項目土地要素保障力度,強化生態清淤堆泥處置場所建設,探索淤泥處置生態循環路徑。

  常州將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堅定不移守護太湖萬頃碧波,持續推動太湖流域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為長三角築牢生態屏障,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常州新畫卷。(新華日報 作者 孟慶闖 張浩 高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